名师观点

当前位置: 首页 > 名师空间 > 名师观点 > 正文

《制剂设备技术》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发布日期:2023-12-23 作者: 来源: 点击:


                     

一、 知识相互渗透较强,备课上要下工夫。

《制剂设备技术》这门课程主要是讲制药设备,其涉及到的知识较多,知识间相互渗透,涉及几个学科甚至是几个专业, 比如《制剂设备技术》包含了药物制剂、机械基础、气压与液压控制、电器控制等多个专业多门学科的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高职学生培养目标出发,多看资料,认真备课。对应着设备中所涉及的内容,将知识点较好地融合在一起。高职课程教学近年来比较重视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对于理论知识点讲求必须够用原则,这往往给学生一个误导,理论知识点不重要。长期下去学生就业之后往往会对学校学过的设备比较容易上手,没有学过的同类型的设备就不知道如果操作,学生没有形成基础知识结构体系,在实际工作中不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例如在讲压片机设备时就会涉及到片剂工艺(压片机的工艺流程)凸轮知识(上冲下冲轨道)液压系统(压力保护)等,老师在讲解过程中这些知识都应该涉及到,当然这些知识在有的在学生在以前的学期学过,有的没有学,所以教师备课中不单是要备本教材还应提前进行学情分析。对知识内容进行复习和补充。在最初讲的过程中补充内容较多,学生笔记较多,但是因为设备所涉及到的知识特别是机械机构不外乎就是带传动、链传动、连杆传动、凸轮传动、齿轮传动等。学生对这些机构掌握了之后,在以后的学习中见多识广,通过对各种机构进行综合性的比较、总结、并且诱导学生进行机构的组合设计。自然就越学越轻松了。在学习了拉丝灌封机喷针的运动形式之后,再到学习立式超声波洗瓶机喷针的传动,学生就会联想到喷针运动有可能就是有凸轮机构实现的。

 

二、 考虑用人单位和市场需求

学生在校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快速就业和以后更好地就业,特别是职业类学校,很多都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出能直接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的高级实用人才。所以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不能忽视。以我校为例,我校除了护理专业以外其他专业主要就业方向有医疗器械公司、药厂、药店、医药公司等,其中以去药厂就业居多,而去药厂又以从事一线生产居多,根据用人单位以及学生在实习工作中反馈的信息得知工厂除了喜欢操作能力强的员工外比较看重能维修设备的员工,在车间中都设立机长,专门对该设备进行简单的维修维护,这样的员工比较受厂里重视。通过这一点我们也看出学习《制剂设备技术》这们课程的重要性,学生在学习完本门课程之后对设备进行简单的维护和维修时完全可以实现的。当然如果设备出现重大故障,也可以请设备提供商进行维修。

所以结合用人单位的需求我们可以在《制剂设备技术》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考虑在调试、操作、维护、保养、常见故障分析及排除等方面进行重点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以胶囊填充机为例,在向学生讲述完设备原理、操作等知识之后我们可以人为的设置一些故障让学生排除。比如,胶囊填充机在拔囊过程中不能顺利将囊体和囊帽分开,可能是哪些地方除了问题?囊体囊帽不能正常分离主要原因就是真空度不够,问题主要出在1、真空管道堵塞或漏气(可以用压缩空气反吹);2、循环水真空泵滤网堵塞(卸下及时清理);3、真空吸座与下模块有缝隙或者是密封不好(向上调节真空吸座调节杆,或者更换密封垫;4、真空吸座的真空眼被堵塞(用镊子夹出);5、上下模块不在一水平面上(这个需要用调试杆重新对上下模块进行调节,一般情况不会出现这种问题。)通过这样的练习,培养学生对故障的分析能力,以及对故障的处理能力。当然针对于此项训练还需要依托于学校的实训基地的建设,学校的实训基地中设备越全面,学生的训练也就越多,技艺就更熟练,到了企业之后就更容易上手。

 

三、 任务驱动,学生为主体教学。

    在讲授理论知识点时主要方式是教师依靠多媒体、设备等手段进行讲解,但是当到实践操作环节是,就应以学生为主体,任务驱动方式教学。在上课之前让学生带着之前的问题进实训基地,在课堂上解决问题,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学生亲自解答问题寻找答案,不但加强了学生对制剂设备的感性知识也加深了对基础知识的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运用实践方法提高了学生动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有问题也可以通过相互讨论解决,课堂上的讨论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分析、开发思维,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四、 结束语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生解决问题,不如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学校的资源有限,学生不可能在校期间能将以后工作中所能遇到的问题都提前解决掉,所以在学习主要是学方法,学习一个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知识体系。在学习《制剂设备技术》这门课程中老师用对方法,学生才能学得轻松,学得活。

 

 

 

参考文献

1.朱国民.李菊芳 高职类制药设备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期刊论文]-卫生职业教育 2008(12)

2.张湛睿 制剂技术与设备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期刊论文]-现代医药卫生 20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