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从另一个侧面也可以说越来越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发展。针对这一发展趋势,职业学校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等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在各专业,各学科广泛展开使用,作为职教队伍中的一员,本人也无法置身度外,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思考、不断总结各种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培养的方法和措施,现将本人对实践性教学的几点认识论述如下。
一、对于项目教学方法的认识
项目教学法,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产品/服务为载体,以职业技能的培养为目标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大概分为如下几个阶段:一、确定教学任务;二、制定计划;三、实施计划;四、检查评估;五、结果应用。比如说对于收音机的装配这一教学任务,先由老师根据收音机的装配工艺、调试工艺设计教学任务书;第二步下达任务书,主要包括完成本项目所需的基础知识,工艺要求,以及完成任务的方法与步骤;第三步由学生查找资料,学习相关基础知识,分组讨论,确定完成任务所采用的方法及工作步骤,在此基础上填写任务书,这一阶段老师进行指导,主要由学生完成;第四步老师检查任务书,进行点评,小组间互相讨论,取长补短;第五步开始实践环节,包括领取元器件,检验元件好坏,组装、焊接与调试,最后装配完一个完整的可以使用的收音机;最后小组间交流,老师点评。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占主导,老师起引导作用。该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工作方法、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总之,该方法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有效的,在职业教育发达的欧美地区得到广泛应用。
二、对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认识
但项目教学方法的使用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们大部分职业学校的生源现状并不理想,毋庸讳言,大部分是初中毕业生尾巴上的一段,学习能力,学习自觉性,学习兴趣都较弱一个群体,而且学生入学后因没有学习兴趣,或学不会,最后厌学退学的学生许多学校都有。对于这样刚入学,且对学习不是太感兴趣的同学如何培养他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呢?
本人曾有幸去加拿大一所职业学校学习。在该校学习了电子专业一年级的电子装配课程。因该校的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课程,不感兴趣的课程可以不学,改学其它课程,只要修够学分即可毕业,所以吸引学生,培养学生兴趣非常重要。本次培训的教学载体为电话机的装配,围绕电话机的装配设计了一系列小的学习任务:实验室安全、相关电子元件介绍、手工焊接技术、元件安装技巧、PCB设计过程等等。该项目中知识点的设置目的性、实用性很强。电话机是由电子元件安装在PCB板上组成,需要知道元件识别,参数测量方面的知识,参数测量需要用到相关仪表,从而又涉及到仪表及实验室使用问题,实验室中交流电源、直流电源的使用可能会危及人身设备的安全,所以必须了解相关安全知识等等,可以说知识点的设置环环相扣。这在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很难想到会有这样缺少系统性的知识组合,但在实践教学中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类似项目教学中的以学生为主体,整个项目的完成大部分是由学生完成,老师仅负指导责任。在学习电话机的装配课程时,由老师提出一个个学习任务,然后在老师的示范和引导下去完成。比如在电话机的装配过程中,分为几步,先是电阻元件的装配,然后是二极管 、电容等元件,每一步完成后,老师对装配质量与焊接质量进行检查,并给出评价,直至整个项目完成。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在做中学”的思想。比如在介绍了电阻的相关知识后,教授立刻发了两个电阻让学生辨识,用仪表测量,并在试验板上焊接,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学生不仅认识了电阻,而且知道如何使用,充分体现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后来在教授演示的课件中了解到,在教无专业背景知识的学生时,会设计一些简单有趣的电路,让学生用面包板连接,通电试验,观察结果。在这么一个动手动脑,充满乐趣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电阻元件的使用,简单电路的分析,还有其它一些实用知识,教学效果很好。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去学习相关知识,每完成一步都会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扬,有利于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可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这就是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在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中是行之有效的。
三、如何提高实践性教学的教学效果
我们的职业教育为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幅度的增加实验、实训课的课时比例,当然加大实践学时,是培养实践能力的前提,但我们的学生比较活波,实训场所类似工厂车间,自由活动的空间较大,很难做到让学生安安静静听老师讲,认认真真按老师要求去做,有些时候实践课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如何提高实践课的教学效果,许多老师都有疑惑。目前职业教育实行“双证融通”的模式,即学生毕业时持有毕业证和相关职业资格证。所以职业资格鉴定的培训非常重要。本专业学生须持有维修电工证,才能毕业。如何提高维修电工实训的效果,让绝大多数学生能顺利通过职业技能鉴定,一直是我努力思考,不断尝试的问题,现阐述如下:
1.划分实训小组,每组4-5人。实训小组的划分要考虑优生差生的搭配,允许一定程度上的自由组合,以此保证小组成员间的和睦相处,避免不必要的摩擦,带来管理上的困难。
2.确定实训小组组长,组长的选择非常重要,要有较高的领悟能力,能先其他组员走一步,还要有为他人服务,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3.小组长的先期培训,我们一个自然班有四五十人,就靠一位老师指导,即使有三头六臂也很难保证质量,通过先培训小组长,使其掌握了最基本的技能和方法,在实训过程中充当老师的副手。该方法非常有效,因为同学之间的交流有时比老师的具体指导更能让学生接受。
4.实训内容的分解。将实训内容分成若干任务,引导学生一步步完成,每完成一步要有人检查、指导、评价并签字认可。这样保证每一位同学知道该如何做,也能有效的督促学生认真去做。
对于分组教学方法,我在其他课程的教学当中,也在不断使用,应该说效果还是显著的,但总有些不仅如人意的地方。比如,上学期,我承担了电器控制与PLC的教学,全班45人,划分了15个小组,在教学中,几乎每一组的任务都完成的很好,对于各组中的差生,我在课堂提问中重点检查,发现不足及时辅导,同时督促各组组长重点帮扶带,但期末考试时还是有8位同学不及格,从答题情况看,个别同学可以说一窍不通。
以上就是我在实践教学中的一点浅见拙识。在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中,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可有效应用,在学生较高层次的实训中,比如某课程的综合实训,可使用项目教学法,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当然,教学过程中应因时因地因人,灵活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师应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关注到每个学生,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努力。为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还需提高师生比,化大班教学为小班教学,同时教师的实践能力应进一步提高,教学设备也需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