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成果分享

研究报告
位置: 首页 > 成果分享 > 研究报告 > 正文

五年制高职生泛在学习资源现状调研报告

作者:   时间:2023-12-12   点击数:

五年制高职生泛在学习资源现状调研报告

徐亮,李望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泛在学习个性化的方式、多样化的需求、碎片化的时间以及无形化的场合等特点逐个被呈现。泛在学习是一种泛在技术支持下的学习方式,它的实现是以电脑、iPad、手机等作为终端,无线网络广泛覆盖作为支撑,使得学习者可以不被特定的时间、地点以及特殊设备所束缚,成为一种能够利用手边的科技工具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的活动。因此,适应科技发展的步伐,充分利用泛在技术并找到合适的方式进行泛在学习,提升高职学生泛在学习的意识和学习效果变得尤为重要。通过问卷调查可以了解五年制高职学生泛在学习的现状,为下一步提高五年制高职学生泛在学习效果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泛在学习、学习资源、学校效果

一、引言

泛在学习的出现,使学习者获得了一种新型的获取学习资源的环境,它极具智能化和创造性,为了使学习变得更加有效、更具意义,它打破时空界限、结合学习者的需求,提供随时随地利用随手可得的终端进行学习,最终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任务为焦点的多种多样的学习。基于移动终端的泛在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模式为高职学生提供服务,是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也是革新传统学习方式的必经之路。高职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十分明确,是一种以目标为导向的学习,而且只要他们认为学习有必要,他们就可以自觉自律的进行学习。高职学生在学习方式、学习风格和学习目的方面往往不同,而这种不同就要求有一种可以按照个体的风格进行个别化学习的学习工具,泛在学习的特点满足了高职学生的这一点需求,是一种适合于高职学生的学习方式,且移动终端为高职学生提供了泛在学习的基础,为高职学生提供更加灵活、自由的学习环境。因此,将高职学生泛在学习与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两者相结合具备一定的必要性。然而如何利用移动终端促进高职学生的泛在学习效果,提高高职学生的泛在学习能力,是目前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关键词:泛在学习、学习资源、学习效果

二、调研方法与内容

1.调查目的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不断被广高职学生所喜爱。但随之而来的是,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对学生的要求更加严格,不仅需要有一定的自我约束力,同时还要求能够使用有效的学习路径。①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高职学生进行泛在学习的具体情况,本研究对该问题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通过数据统计与分析,发现高职学生泛在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此提出针对性的改进路径。期望通过本研究在优化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等方面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为高职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一些参考。

2.调查对象

基于研究的目的,选取开云网页版五年制高职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借助问卷星平台和纸质问卷两种形式进行问卷调查。

3.问卷的维度划分

提出研究假设是本研究开展后续工作的前提,在明确研究目的后,分析总结影响高职学生泛在学习的因素成为关键。因此在提出假设之前设定调查维度,为假设提供支持。在分析归纳大量的国内外有关泛在学习的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研,最终认为以下几个维度可能对高职学生泛在学习产生影响:

陈宏才在《网络教学中学习者的元认知及培养》中表明,学习者学习活动的效率由其元认知水平直接支配。王焕景等的《对网络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现状的调查与思考》中显示,一些高级的网络自主学习策略不能被大多数学习者自如地使用,如经常使用“对学习方法进行反思”等元认知策略的学习者仅仅约占三分之一。李海龙等在《智能体验式泛在学习研究——以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为例》中指出,不同的认知分类会对学习者的泛在学习观念产生影响。可见,学习者的基本认知对于学习者网络学习产生影响,而泛在学习作为网络学习方式之一,基本认知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对其产生影响,因此将其设定为一个调查维度,作为问卷的一个重要观测点。

庞春红等在《泛在学习的多维透视》中提到,泛在学习环境的创设需要媒体硬件环境的支撑,她认为学习过程就是主体作用于客体的过程,为了有效地支撑泛在学习, 构建一个促进学习者随时随地使用任何移动终端进行学习的硬件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原昉等在《智能时代泛在学习的基础和教学支持服务研究》中指出,泛在学习环境不仅是教师、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的场所,更是整个教育大环境的有机整合,而泛在学习教学环境对网络支撑、移动终端支撑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将泛在学习的硬件条件支撑作为高职学生泛在学习现状调查的一个观测点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孙剑萍等在《高职学生泛在学习成效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理》中指出,高职学生的泛在学习行为对学习成效具有最直接的重大影响,并从知识与知识、人与知识、人与人之间的交互方面提出改善措施。学习行为影响泛在学习效果,因此将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设定为其中一个调查维度。

张浩等在《泛在环境下高职学生自主学习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中得到结论:周围同学自主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者自身自主学习的态度对自主学习的影响较大;李运福等的《高职学生网络学习焦虑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网络学习者特征的逐步多元回归分析》一文中指出,网络学习焦虑对端正网络学习者的学习态度产生影响,且学习态度对网络学习焦虑产生负向预测作用。基于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对网络自主学习的影响提出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对泛在学习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将学习者态度作为一个调查维度。

章木林等的《自主学习中心环境下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减退现象研究:基于泛在学习视角》中探究了自主学习环境下学习动机减弱的行为表现和影响因素,并得出:受学习时间投入少、学习主动性降低等因素的影响,使曾经强烈的学习动机逐渐减弱。泛在学习是网络自主学习表现形式之一,学习动机影响自主学习效果,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对高职学生泛在学习产生影响,因此调查学习者的泛在学习动机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余胜泉等在《泛在学习环境中的学习资源设计与共享——“学习元”的理念与结构》中表明,好的学习效果并不会因为新学习形态的出现而自然而然的产生,学习资源是有效学习发生的重要保证,在知识快速更新的网络时代更为突出;鲁子问等在《泛在学习环境下的个性化学习服务的研究与实现》中提到,泛在学习资源应根据学习者的特征、环境状况等条件进行个性化推荐。以上学者的观点均表明学习资源对高职学生泛在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把学习资源作为调查高职学生泛在学习的现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由此,本研究对高职学生的泛在学习现状设计了 6 个调查维度,即:基本认知、硬件条件、学习者态度、学习动机、学习者行为和学习资源,并对最终确定的影响高职学生泛在学习的 6 个维度对高职学生泛在学习效果进行以下假设:

1)高职学生泛在学习效果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存在差异。

2)学习者所拥有的移动终端种类与泛在学习效果存在相关性。

3)移动终端的使用时间和使用频率与泛在学习存在相关性。

4)高职学生泛在学习效果与其基本认知存在正向相关性。

5)高职学生泛在学习效果与某些硬件条件存在正向相关性。

6)高职学生泛在学习效果与学习者自身态度存在正向相关性。

7)高职学生泛在学习效果与其学习动机存在正向相关性。

8)高职学生泛在学习效果与其学习行为存在正向相关性。

9)高职学生泛在学习效果与学习资源存在正向相关性。

4.调查问卷的组成

通过大量文献分析总结出的高职学生泛在学习效果可能的影响因素为依据,经过与课题组教师的多次讨论与修改,最终形成了高职学生泛在学习现状调查问卷。本研究设计的高职学生泛在学习现状调查问卷包括四部分:

第一部分:导语,表明自己本次调查问卷的目的,进而让被调查者以自己真实的意愿填写问卷,为获得可靠的数据打下基础。

第二部分:调查被调查者的性别、年级、专业类别等基本信息。用于分析个人的基本特征与泛在学习是否存在相关性。

第三部分:移动终端的使用情况现状调查。这部分的目的是分析被调查者完成泛在学习的硬件条件是否达到以及他们使用这些设备的主要目的,进而分析泛在学习效果与被调查者持有移动终端的种类及时间是否存在相关性。该部分包括两个单选,两个多选,单选题采用 ABCDE 五个选项记录选择结果,并用 1,2,3,4,5 分别对应该选项;多选题则采用选该项记为 1,未选记为 0。

第四部分:基于高职学生泛在学习现状调查。这部分是问卷的核心内容,是高职学生泛在学习状况的关键来源,通过数据分析,把握学生泛在学习效果的实际情况。该部分问卷主要分为 7 个层面:基本认知、硬件条件、学习者态度、学习动机、学习者行为、学习资源、学习效果,共包含 32个题项。该部分问题选项的设计,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从“完全符合”、“比较符合”、“一般”、“不太符合”、“完全不符合”,并分别赋分 5,4,3,2,1。

三、问卷调查的实施

本次调查通过问卷星匿名方式展开,共收到有效问卷493份。

1.问卷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利用 SPSS 软件对问卷中基本信息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男生有144名,女生有349名,分别占总样本数量的 29.21%70.79%。表中数据显示,高职一年、高职二年级、高职三年级、高职四年级、高职五年级数量占总样本的17.85%、19.07%、19.88%、17.85%、25.35%。

1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基本特征

分类

频数

百分比

性别

144

29.21%

349

70.79%

合计

493

100%

年级

高职一年级

88

17.85%

高职二年级

94

19.07%

高职三年级

98

19.88%

高职四年级

88

17.85%

高职五年级

125

25.35%

专业类别

护理专业

164

33.27%

制药专业

191

38.74%

药学专业

138

27.99%


2.问卷的信度检验

为了保证研究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正式分析调查结果之前对问卷进行信度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问卷中各维度的信度系数α均在 0.7 以上,总体样本α系数为0.926,说明问卷的最终信度较好,符合接下来的数据分析。

2问卷的信度分析

变量

Cronbachs Alpha

总体样本α值

基本认知

.809

.926

硬件条件

.712

学习者态度

.746

学习动机

.842

学习者行为

.860

学习资源

.790

学习效果

.931

3  问卷的效度分析

利用 SPSS 对整个样本进行效度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问卷整体的KMO 值为0.887Bartlett 球形检验的显著性概率值 sig. 0.000,这个数据可以总结为问卷效度良好,可以用于后续的研究。

3样本的效度分析

取样足够度的 Kaiser-Meyer-Olkin度量。

.887

Bartlett 的球形度检验   近似卡方

10776.415

df

703

Sig

.000

四、数据分析结论

本研究通过 SPSS18.0 软件对高职学生493份有效问卷产生的数据信息进行了分析研究,首先归纳出人口统计学变量下移动终端拥有种类和使用频率的基本信息,然后对各个维度的数据进行一个现状描述,对照之前的研究假设,依次对人口统计信息与自变量、因变量之间进行相关分析、差异分析和回归分析。 研究得出除了专业类别与泛在学习效果不存在相关关系、移动终端种类中智能手机与泛在学习效果存在相关关系外,其他人口学变量和自变量因素都与因变量之间存在紧密的相关关系。根据多元线性回归验证发现:

1.学习者的性别、年级与泛在学习效果存在相关关系,说明不同性别、年级的高职学生学习效果不一样,如果想得到学习效果一致的结果,那么就需要针对不同的性别和年级特征提出相应的学习路径。相反,如果不明确区分不同特征的高职学生,采用眉毛胡子一把抓的路径,那么学习者整体的学习效果肯定不能得到提升,利用移动终端进行泛在学习的优势丧失。

2.学习者所属专业类别与泛在学习效果不存在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即使是不同专业的高职学生,他们利用移动终端进行泛在学习的能力是一样的,不需要刻意针对不同的学习者而采取不同的路径,因为当代高职学生所处的是信息化时代,学习者的学习能力是不容小觑的。

3.学习者移动终端种类中智能手机与泛在学习效果存在相关关系,因数码学习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以及其他终端设备相比智能手机携带不便,且拥有者相对较少,所以这些电子设备对泛在学习效果的影响较小。智能手机这一移动设备,几乎人手一个,携带方便且随时随地能够连接网络,所以使得高职学生在这一设备上学习效果存在差异。而存在差异的原因可能是:①智能手机功能强大,学习者还不能熟练掌控;②由于自身或学校因素,手机数据或无线不能连接;③使用智能手机检索信息的能力较差;④易受学习以外的无关要素干扰。

4.高职学生使用移动终端的时间与泛在学习效果不存在相关关系,而使用移动终端的频率与泛在学习效果存在相关关系,说明学生使用移动终端提升学习效果靠的是使用频率而不是使用时间,长时间使用移动终端反而会降低泛在学习效果,而在遇到不懂知识点时再使用移动终端,此时使用移动终端的目标明确,学习效果得到提升。相反,如果学习者仅是频繁使用移动终端而不是因为学习因素,那么学习效果依旧得不到提升。因此,如果要在使用频率上得到显著效果,那么学习者的目标必须明确,且目标必须与学习因素相关。

5.高职学生的基本认知(包括移动终端和泛在学习)对泛在学习效果表现出正向的预测作用,这与最初提出的假设一致,认为一名学生的基础知识越丰富扎实对其泛在学习效果影响越大。说明如果高职学生对移动终端的功能、泛在学习的优势以及现代技术的发展水平了解的越透彻,越有利于提高泛在学习效果。相反,如果学生对所有知识一无所知,在这种条件下,学习者更不愿意进行学习,泛在学习效果得不到改善。数据分析显示,基本认知与泛在学习效果的显著性 sig.为 0.000,达到显著水平(<0.05),学习者的基本认知是影响泛在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问卷部分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可知,高职学生泛在学习基本认知维度的平均得分是 3.82 分,表明其对自身的知识水平程度比较认同,认为自身知识水平能够满足泛在学习需要。此外,在对部分高职学生进行访谈时了解到,他们对自身知识的满意度虽然很好,但具体应用于基于移动终端的泛在学习方面就显得尤为薄弱。

6.学校硬件设施条件对高职学生泛在学习效果表现出正向的预测作用,这与最初提出的假设一致,认为如果学校的硬件设施完善,网络带宽速度快,覆盖范围广阔,学生的泛在学习效果会有所提高。相反,如果学校的带宽及覆盖范围达不到需求,那么泛在学习效果就会随之减弱。数据分析显示,硬件条件与泛在学习效果的显著性 sig.为 0.000,达到显著水平(<0.05),学校硬件条件是影响泛在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问卷部分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可知,高职学生泛在学习硬件条件维度的平均得分是 3.46 分,明显低于其他维度的整体得分,表明学习者对其学校网络带宽以及覆盖范围不够满意。此外,在对部分高职学生进行访谈时也同样得出这一结论,学校的网络带宽及覆盖范围不足以满足学习者自身的泛在学习。但数据显示,学校的硬件设施对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是呈正相关性的,所以,为了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学校应该为其提供支持,健全学校的硬件条件,尤其是网络带宽及覆盖范围方面。

7.学习者态度对泛在学习效果表现出正向预测作用,这与最初提出的假设一致,认为学习者对待学习的积极性,对泛在学习的认可程度以及空闲时间的利用程度都会影响泛在学习的效果。相反,如果学习者对学习表现出较差的积极性,不认可泛在学习作为现代学生的学习风格,那么,他使用移动终端进行泛在学习的效果就会变差。数据分析显示,学习者态度与泛在学习效果的显著性 sig.为 0.000,达到显著水平(<0.05),可以说学习者态度是影响泛在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问卷部分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可知,高职学生的学习态度维度的平均得分是 3.60 分,表明学习者是认为泛在学习作为当代高职学生新的学习方式,但笔者认为,该维度的总体得分应该达到更高水平,才更有利于泛在学习效果的提升。此外,在对部分高职学生进行访谈时也了解到,多数学生对基于移动终端的高职学生泛在学习这一学习方式是认可的,且他们的积极性很好,选择智能手机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充分利用空余时间。

8.学习动机对泛在学习效果表现出正向的预测作用,这与最初提出的假设一致,认为学习者学习动机越明确,无论是自身兴趣,还是为了拓宽自身知识面,还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学业成绩,还是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都会促使泛在学习效果水平提高。相反,如果学习者只是漫无目的的使用移动终端,虽然可以说是泛在学习,但并不能完全承认这一行为提升了泛在学习效果,达到的结果也可能只是在原有水平上浮动,甚至会干扰原有的知识水平,降低学习效果。数据分析显示,学习动机与泛在学习效果的显著性 sig.为 0.000,达到显著水平(<0.05),可以说学习动机是影响泛在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问卷部分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可知,高职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平均得分是 3.67 分,表明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是明确的,整体水平较高。此外,在对部分高职学生进行访谈时也了解到,多数学生使用移动终端进行泛在学习的动机是明确的,无论他们出于何种目的进行泛在学习,只要他们最终效果是好的,那么基于移动终端的泛在学习就是有必要的。

9.学习者行为对泛在学习效果表现出正向的预测作用,这与最初提出的假设一致,认为学习者在使用移动终端进行泛在学习时所表现出的学习行为,如利用零碎时间学习,经常使用且很好地利用移动终端学习,准确使用移动终端查找、操作信息会影响泛在学习效果。如果上述行为是正向的,那么对于学习者最终表现出的学习效果也是增加的。反之,如果学习者上述行为表现为负向行为,则会抑制学习效果的提高。数据分析显示,学习者行为与泛在学习效果的显著性 sig.为 0.000,达到显著水平(<0.05),可以说学习者行为是影响泛在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问卷部分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可知,高职学生学习行为的平均得分是 3.60 分,表明学习者整体的行为表现是良好的,但依旧有提升的空间,所以,在之后要找到控制学习者行为的方法,从而控制学习效果的整体水平保持在较高层次。此外,在对部分高职学生进行访谈时也了解到,高职学生所表现出的学习行为几乎都是正向的,说明他们对基于移动终端的泛在学习学习模式是比较认可的,认为这种学习模式有利于提升自己的学习效果。

10.学习资源对泛在学习效果表现出正向的预测作用,这与最初提出的假设一致,认为只要学习资源呈现方式符合学习者的视觉特点,且资源的更新、修改、完善等进化速度能够紧追时代要求,高职学生的泛在学习效果就会比较好。反之,如果学习资源的呈现方式不能满足学习者的视觉特点,而且资源的更新、修改、完善等速度也比较落后,就会阻碍学习者学习,学习效率降低,这也不符合泛在学习的初衷。数据分析显示,学习资源与泛在学习效果的显著性 sig.为 0.000,达到显著水平(<0.05),可以说学习资源是影响泛在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问卷部分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可知,高职学生学习行为的平均得分是 3.74 分,说明学习者在以往的泛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资源的呈现方式以及更新完善速度都比较满意。在对部分高职学生进行访谈时也了解到,他们认为网络上的学习资源是丰富的,而且更新速度快,但由于自身检索能力欠缺,不能快速准确地查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这一过程浪费大量的时间。因此,在这一维度上,我们要想提升高职学生的泛在学习效果,就必须从根源抓起,对高职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进行培训,促使检索能力提升。假设验证情况如表4所示。

4原假设验证

原假设

验证情况

1. 高职学生泛在学习效果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存在差异。

部分成立

2. 学习者所拥有的移动终端种类与泛在学习效果存在相关性。

部分成立

3. 移动终端的使用时间和使用频率与泛在学习存在相关性。

部分成立

4. 高职学生基本认知对泛在学习效果有正向预测作用。  

成立

5.高职学生的学校硬件条件对泛在学习效果有正向预测作用。

成立

6. 高职学生的学习态度对泛在学习效果有正向预测作用。

成立

7.高职学生的学习动机对泛在学习效果有正向预测作用。

成立

8.高职学生的学习行为对泛在学习效果有正向预测作用。  

成立

9.高职学生获得的学习资源对泛在学习效果有正向预测作用。  

成立


学校地址: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学府路  联系电话:0516-82559008  邮编:221116 

 版权所有 © 开云网页版绿网学习名师工作室 苏ICP备102071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