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专业课程标准

当前位置: 首页 > 成果展示 > 专业与课程建设 > 药学专业课程标准 > 正文

开云网页版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 药学专业《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课程标准

发布日期:2022-04-14 作者: 来源: 点击:

一、课程信息

总学时

学分

开设学期

考核类别

64

4

第8学期

考试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开云网页版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药学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技能课程,是在人体解剖生理学、药理学、常见病用药指导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核心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执业药师与药学服务、药品调剂和药品管理、用药教育与咨询、用药安全、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常见病症的自我药疗、各系统常见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常用治疗药物、药物的合理应用知识和技能,具备指导合理用药及药物的联合应用等综合能力,达到《国家职业标准》对药品购销员从事药品介绍和合理用药指导工作的技能要求,养成团队协作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形成严谨规范的职业素养,增强质量意识、规范意识、责任意识,树立良好的职业观和价值观,具有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敬畏生命、诚实守信、严谨认真的医药道德,为后续药学服务实务等课程学习及顶岗实习奠定基础。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体现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职业教育理念,突出学生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

1.依据《开云网页版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药学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以及本课程教学要求,突出药品销售过程中药品推介、指导合理用药等能力培养,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开云网页版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药学专业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药学服务岗位需求,对接药品购销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医药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确定课程内容。

3.根据岗位需求和职业发展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经验基础,以及五年一贯制学制特点,确定课程内容容量和难度;以药学服务咨询、用药指导、各系统常见疾病的基本知识和常用治疗药物为单元设计学习任务,将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有机融入;依据学生学习特点、认知规律和工作过程、教学单元间的逻辑关系序化学习任务。

四、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熟悉执业药师与药学服务、药品调剂和药品管理、用药教育与咨询、用药安全的相关知识。

2.掌握常用的医学检查指标所示临床意义。

3.掌握常见病症的自我药疗、各系统常见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常用治疗药物、药物的合理应用知识和技能。

(二)能力目标

1.具备正确指导合理用药能力,能根据所学知识向患者或顾客正确推介药品,为从事医院药学工作,药店药品经营与管理工作奠基良好的基础。

2.具备辩证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3.达到《国家职业标准》对药品购销员从事药品介绍和合理用药指导工作的技能要求。

(三)素质目标

1.具有严谨求实和创新的学习精神、不畏艰苦的学习意志,树立刻苦、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

2.逐步形成健康与疾病之间对立统一的观点,懂得药物治疗是一把“双刃剑”,使用得当可以治病救人,使用不当也会致病害人,认识人体功能与使用药物之间的辩证关系,形成科学的健康观、疾病观,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

3.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及良好的学习方法,具有“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质量为本、真诚守信、文明礼貌、待人热情”的服务精神。

学时分配表

序号

模块名称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理实一体化学时

1

模块一:药学服务与用药安全

12

2


2

模块二:自我药疗与药物治疗

48

2


合计

60

4


、课程内容与要求

模块一:药学服务与用药安全

教学单元(一):执业药师与药学服务

【学时分配】理论2学时,实践2学时

【内容要求】

1.能说出药学服务的内涵与对象,能描述药学服务的具体内容。

2.能理解执业药师执行药学服务的能力要求。

3.能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向患者提供有效的用药咨询服务。

【实践教学安排】

1.实验名称:参观药店,感受药学服务

2.实验地点:广济药店(校外实训基地)

【教学提示】

1.在教学与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服务患者或顾客的意识,教育学生在与患者沟通时做到患者至上、爱伤共情、一视同仁、平等待患,树立“真诚守信、服务热情”的理念。

2.讲授时要理论联系实际,多举一些实际病例,让学生有真实感、实用感,重点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

3.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允许学生根据亲身体验提出不同的见解、随时提问,营造宽松舒畅的学习氛围,锻炼学生展示自我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4.对于学生可以自行读懂的理论内容,可引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督促者、指导者、解惑者、评价者,提出学习要求,讲解重点难点,加强个别指导,还学生以主体地位,给学生最大的学习自由度。

5.在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营造劳动光荣的职业氛围。

教学单元(二):药品调剂和药品管理

【学时分配】理论4学时

【内容要求】

1.能说出处方的概念和意义,能描述处方的格式要求,能阐述处方审核的必要性,会进行处方审核操作。

2.能理解药物相互作用及配伍禁忌产生的后果,能正确判读处方审核结果,能对处方进行合理点评。

3.会正确处理医嘱,按照处方记载正确调配药品并核查。

4.能说出影响药品质量的因素。

5.能阐述特殊药品的管理和使用注意要点。

【教学提示】

1.以案例导入方式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通过共享式合作式学习,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精神。

2.创设一定的实际工作情境,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3.通过现场教学及小组探究学习,让学生深刻感受未来的职业环境及职业标准,做到敬业爱岗、各司其职、团结协作。培养学生“以患者为中心”“在保障药品供应的基础上,以重点加强药学专业技术服务、参与临床用药为中心”的理念。

4.规范意识和安全意识教育始终贯穿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让学生时刻做到防范风险、安全守规,树立“生命至上、质量第一”的理念,养成依规做事的良好习惯和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具有专业、细致、严谨的科学精神和自律担当、甘于奉献的职业态度,做到恪守药德、敬业爱岗、各司其职、团结协作。

5.反复大量的练习才能逐渐形成牢固的记忆,做到技术娴熟。强化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培养积极思考、不断进取和不断创新的探索精神。

教学单元(三):用药安全

【学时分配】理论4学时

【内容要求】

1.能说出常见的用药错误与防范,能阐述药物不良反应的分类、影响因素和预防原则,能进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

2.能知晓药源性疾病的诱发因素、临床表现及防治。

3.能理解特殊人群的生理病理特点,会根据情况对儿童、老年人、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肝肾功能不全患者、驾驶员等特殊人群进行合理的用药指导。

【教学提示】

1.明确药物治疗是一把“双刃剑”,使用得当可以治病救人,但使用不当会致病害人,培养学生具备专业、细致、严谨的科学精神和自律担当、甘于奉献的职业态度。

2.创设一定的实际工作情境,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3.通过现场教学及小组探究学习,让学生深刻感受未来的职业环境及职业标准,做到敬业爱岗、各司其职、团结协作。

4.通过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的讲解,教育学生养成一丝不苟、依规做事的良好习惯,让学生时刻做到“防范风险、生命至上”,警钟长鸣。

5.反复大量的练习才能逐渐形成牢固的记忆,做到技术娴熟。强化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培养积极思考、不断进取和不断创新的探索精神。

6.加强师生双方面的交流、互动,提高学习的效率;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营造劳动光荣的职业氛围。

教学单元(四):药物治疗管理与健康促进

【学时分配】理论2学时

【内容要求】

1.能说出常用医学检查的指标和正常参考范围。

2.能阐述各检查指标的主要临床意义,以便于观察疾病的病理状态和进程,能对药物治疗方案和疾病的检测指标做出判断。

【教学提示】

1.以案例导入方式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通过共享式合作式学习,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精神。

2.反复大量的练习才能逐渐形成牢固的记忆,做到技术娴熟。强化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培养积极思考、不断进取和不断创新的探索精神。

3.教育学生在与患者沟通时做到患者至上、爱伤共情、一视同仁、平等待患,培养学生注重细节、考虑周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4.加强师生双方面的交流、互动,提高学习的效率;规范意识和安全意识教育始终贯穿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让学生时刻做到防范风险、安全守规,养成依规做事的良好习惯。

模块二:自我药疗与药物治疗

教学单元(一):常见病症的健康管理

【学时分配】理论10学时

【内容要求】

1.能说出发热与疼痛、咳嗽、普通感冒与流行性感冒、过敏性鼻炎、口腔溃疡、消化不良、便秘、腹泻等常见病症的病因、临床表现。

2.能根据所学知识区分相似病症,能对症选择恰当的药物进行治疗。

3.能及时为患者提供就医建议、患者教育和生活方式指导。

4.能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向患者提供有效的用药咨询服务。

【教学提示】

1.讲授时要理论联系实际,多举一些实际病例,让学生有真实感、实用感,重点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

2.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允许学生根据亲身体验提出不同的见解、随时提问,营造宽松舒畅的学习氛围,锻炼学生展示自我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对于学生可以自行读懂的理论内容,可引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督促者、指导者、解惑者、评价者,提出学习要求,讲解重点难点,加强个别指导,还学生以主体地位,给学生最大的学习自由度。

4.在教学与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作为药房药店的工作人员应责任心强,业务熟练,要熟悉所售药品的规格、功效、主治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度,坚持因病发药、因病荐药,向患者正确介绍药品的功能、用途、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药品不能以有奖销售或馈赠礼品的形式进行销售。工作中要求行为举止大方、得体,站立迎客。

5.技术是练出来的,反复大量的练习才能逐渐形成牢固的记忆,做到技术娴熟。

教学单元(二):呼吸系统常见疾病

【学时分配】理论6学时

【内容要求】

1.能说出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结核的病因、临床表现。

2.能根据所学知识区分相似病症,能正确解读医师处方或对症选择恰当的药物进行治疗。

3.能及时为患者提供就医建议、用药注意事项、患者教育和生活方式指导。

4.能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向患者提供有效的用药咨询服务。

【教学提示】

1.课前布置学生查阅流感大流行历史事件与结核病对我国的影响。

2.利用历史上许多惨痛的呼吸系统疾病大流行案例与结核病(白色瘟疫)在我国的流行史,情景导入,激发学生求知欲。在新课导入环节,介绍古代的医书《黄帝内经素问》、东汉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华佗的《中藏经·传尸》、唐朝孙思邈的《千金要方》等都有类似肺结核病症状的记载,说明结核病是一种古老的疾病,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医学家已经认识到结核病的存在,并且认识到肺结核的传染性。融入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医学文化博大精深,为现代医学的发展奠定了牢固基础,从而让学生产生一种爱国主义情怀,坚定学药的信念。

3.历史事件中涌现了许多不顾个人安危、持之以恒、积极探索的先驱者和开创者。讲好这些故事,有助于学生体会到作为医务工作者敬畏生命、关爱生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担当精神和责任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

4.将知识点与行为规范结合起来。如文明礼仪是一种基本的职业素养,部分学生存在随处乱丢垃圾、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而结核分枝杆菌的细胞壁中含有大量脂质,抵抗力很强,在干燥的自然环境中可以存活很久,粘附在尘埃上保持传染性8~10天,在干燥的痰内甚至可存活6~8个月。随地吐痰不仅是一种不文明的表现,更会污染环境、造成疾病的传播。所以,文明礼仪不容忽视,要从自身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做一个讲文明有道德的学生。

教学单元(三):心血管系统常见疾病

【学时分配】理论6学时,实践2学时

【内容要求】

1.能说出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血脂异常的病因、临床表现。

2.能根据所学知识区分相似病症,能正确解读医师处方或对症选择恰当的药物进行治疗,能够阐述常用药物的主要成分及作用,说明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等。

3.能够理解复方治疗药物中各成分的搭配所适用的不同症状。

4.能知晓治疗药物和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情况,针对特殊人群的用药,需考虑多方面影响因素。

5.能及时为患者提供就医建议、用药注意事项、患者教育和生活方式指导。

6.能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向患者提供有效的用药咨询服务。

【实践教学安排】

1.实验名称:血压的测量

2.实验地点:模拟药店实训基地

【教学提示】

1.对高血压、冠心病、血脂异常的概念、临床表现、危害、常见的危险因素等可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线上小组探究、线下分组汇报,互相补充,教师点评鼓励,梳理总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强调使用水银血压计的注意事项,对比电子血压计和水银血压计的优缺点,培养学生注重细节、考虑周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3.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允许学生根据亲身体验提出不同的见解、随时提问,营造宽松舒畅的学习氛围,锻炼学生展示自我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4.在健康教育环节,可鼓励同学们深入社区,普及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等疾病预防的相关知识,积极参与慢性病防治,增强职业价值感和自豪感。

5.通过对各种药品及其最新进展的学习,强化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不断进取和不断创新的探索精神。

教学单元(四):神经精神系统常见疾病

【学时分配】理论4学时

【内容要求】

1.能说出帕金森病、痴呆、抑郁症、失眠症的病因、临床表现。

2.能根据所学知识区分相似病症,能正确解读医师处方或对症选择恰当的药物进行治疗。

3.能及时为患者提供就医建议、用药注意事项、患者教育和生活方式指导。

4.能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向患者提供有效的用药咨询服务。

【教学提示】

1.讲授时要理论联系实际,多举一些实际病例,让学生有真实感、实用感,重点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

2.加深对抑郁症、失眠等疾病的认知程度,教育学生至少掌握一项适合自身的锻炼方法,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具有开朗、乐观的心理品质,能自我调节压力,消解不良心理状态;理解生命的意义,珍爱生命,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能协调好生活中的矛盾,条理清晰地安排生活事物;掌握时间管理的常用技能,高效率地完成工作与生活中的任务;了解新时代经济生活的基本特点,能合理消费,智慧理财。

3.用药指导过程中要做到专业、暖心,践行耐心、细心、热情、周到的服务理念及药者仁心的职业情怀。

教学单元(五):消化系统常见疾病

【学时分配】理论4学时

【内容要求】

1.能说出消化性溃疡、胆石症与胆囊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

2.能根据所学知识区分相似病症,能正确解读医师处方或对症选择恰当的药物进行治疗。

3.能及时为患者提供就医建议、用药注意事项、患者教育和生活方式指导。

4.能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向患者提供有效的用药咨询服务。

【教学提示】

1.以案例导入方式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通过共享式合作式学习,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精神。

2.创设一定的实际工作情境,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3.通过现场教学及小组探究学习,让学生深刻感受未来的职业环境及职业标准,做到敬业爱岗、各司其职、团结协作。

4.拓展幽门螺旋杆菌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不吃不洁净的食物,在聚餐时要使用公筷,分餐不分爱。

教学单元(六):常见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

【学时分配】理论8学时

【内容要求】

1.能说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骨质疏松症、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病因、临床表现。

2.能根据所学知识区分相似病症,能正确解读医师处方或对症选择恰当的药物进行治疗。

3.能及时为患者提供就医建议、用药注意事项、患者教育和生活方式指导。

4.能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向患者提供有效的用药咨询服务。

【教学提示】

1.以案例导入的方式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对肥胖、消瘦及特殊外形病人给予正确的评估,理解病人感受,具有关心、爱护、尊重病人的职业素养。

2.通过网上一些极端减肥的例子教育学生要珍爱生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课后鼓励学生制作健康减肥的相关知识宣传片,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给予代谢性疾病病人正确的饮食和用药指导,形成“积极参与慢性病的防治,助力全民健康”的职业信念。现场教学及小组探究学习,让学生深刻感受未来的职业环境及职业标准,培养学生敬业爱岗、各司其职、团结协作的职业观。

4.健康教育环节,可鼓励同学们深入社区,普及糖尿病、高尿酸血症、骨质疏松症等疾病预防的相关知识,积极参与慢性病防治,增强职业价值感和自豪感,发扬为人民健康服务的人道主义精神。

5.通过对各种药品及其最新进展的学习,强化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培养积极思考、不断进取和不断创新的探索精神。

教学单元(七):血液系统常见疾病

【学时分配】理论2学时

【内容要求】

1.能说出缺铁性贫血的病因、临床表现与诊断、一般治疗原则。

2.能根据所学知识区分相似病症,能正确解读医师处方或对症选择恰当的药物进行治疗。

3.能及时为患者提供就医建议、用药注意事项、患者教育和生活方式指导。

4.能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向患者提供有效的用药咨询服务。

【教学提示】

1.讲授时要理论联系实际,在讲解血细胞的生理功能中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血细胞坚强勇敢、团结奋进、明辨是非,甘于奉献的精神。

2.鼓励学生利用微视频软件制作不同人群预防缺铁性贫血的健康指导宣传材料,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营造宽松舒畅的学习氛围,锻炼学生展示自我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观,注意引导学生领悟药学工作者的社会职责及重要地位。用药指导过程中要做到专业、暖心,践行耐心、细心、热情、周到的服务理念及药者仁心的职业情怀。

教学单元(八):常见病毒性疾病

【学时分配】理论6学时

【内容要求】

1.能说出病毒性肝炎、艾滋病、带状疱疹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与诊断。

2.能根据所学知识区分相似病症,能正确解读医师处方或对症选择恰当的药物进行治疗。

3.能知晓血清学检查时各项指标的意义,能够阐述各种治疗药物中的主要成分及作用,对常见的药物进行处方分析,要有一丝不苟、细致入微的学习态度。

4.能及时为患者提供就医建议、用药注意事项、患者教育和生活方式指导。

5.能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向患者提供有效的用药咨询服务。

【教学提示】

1.从专业知识角度介绍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疾病的发病机制,让学生清楚有些病毒一旦感染,患者就会终身携带,教育学生珍爱生命,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担负起医药学生的职责,进行宣传教育,从自己做起,消除对患者的歧视等,以实际行动助推“健康中国”战略。

2.病毒性疾病的治疗方案时常有新突破。科学家们研制出齐多夫定等抑制逆转录的药物100多种药物,但由于病毒容易发生变异使其经常产生耐药性。1995年科学家发明了“鸡尾酒疗法”即高效联合抗逆转录来治疗艾滋病,但许多药物都非常昂贵,病人最终都会因为支付不起昂贵的费用而放弃治疗。我国政府对艾滋病患者非常关注,出台了各种政策,对所有艾滋病患者全程免费治疗,这体现了我们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本色,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3.明确预防病毒性疾病,及时接种疫苗是最有效、经济的手段。结合时事政策,讨论新冠疫情刚爆发时,疫苗的研发进展神速,国家又保障全民接种疫苗防范疫情扩散,在疫情这场大考中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教育学生树立学业理想,怀揣为祖国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的远大抱负和梦想。

教学单元(九):中毒解救

【学时分配】理论2学时

【内容要求】

1.能说出一般救治措施,常用药物中毒或重金属中毒等解救措施。

2.能正确解读医师处方或对症选择恰当的药物进行治疗。

3.能及时为患者提供就医建议、用药注意事项、患者教育和生活方式指导。

4.能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向患者提供有效的用药咨询服务。

【教学提示】

1.以案例导入方式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创设一定的实际工作情境,让学生有真实感、实用感,重点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

2.利用各种中毒病例的讨论延伸进行珍爱生命教育。

3.规范意识和安全意识教育始终贯穿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让学生时刻做到防范风险、安全守规,养成依规做事的良好习惯。

4.用药指导过程中要做到专业、暖心,践行耐心、细心、热情、周到的服务理念。在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营造劳动光荣的职业氛围。

七、课程实施

(一)教学要求

本课程教学要紧扣学科课程目标,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上,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提升学生的各方面素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利用各种信息、设备、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充分体现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课程改革理念,加强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和职业精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专业教师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具备认真履行教师岗位职责的能力和水平,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相关企业实践经验,每两年到企业实践不少于2个月;具备理实一体化和信息化教学的基本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不断优化课堂生态,推进产教融合,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主题教学。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释放潜能、全面发展。

3.实验教学以工作任务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以学习者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能够进行实际操作。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学生每4人一个学习小组,学习好的学生帮助学习差的。教师与学生实时现场互动,指导学生训练。在学生中聘请学习优秀的担任学生辅导员,指导其他同学学习。

4.实践教学地点要在模拟药房和模拟药店实训基地进行。要利用学校实训基地资源,进行现场教学,在仿真的工作环境中实施教学,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实训设备要求符合课程教学要求,运行正常,维修及时;满足学生虚拟模拟、岗位实训需要;实训功能强,利用率高;职业氛围明显,内涵丰富。

5.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因地制宜,多渠道、多方式地开发新的课程资源,建设并配备与本专业有关的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教学动画、数字化教学案例、虚拟仿真软件、数字教材等数字资源,保证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动态更新,能满足教学需要。

6.充分利用线上教学资源库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通过课前布置任务、课中案例分析、课后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业质量评价

1.该课程的学业质量评价,应从情感态度与社会责任、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考察学生的各项素养水平。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

情感态度与社会责任方面的评价主要包括课程思政的案例分析评价和课程劳育结果评价两大方面。一方面,通过蕴含课程思政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或论述,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法律意识,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遵法守纪、履行公民道德规范和高职生行为规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植爱国情感,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另一方面,通过课程劳育的元素渗透,让学生端正劳动态度,坚定劳动精神,提升专业技能,坚守“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技能服务社会,用自己的劳动创造获取合理报酬”的职业信念。

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评价主要包括通过教学资源库自学的能力,通过网络等其他渠道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对网络资源的辨别能力,对各种资源进行整合运用的能力。

解决问题能力方面的评价主要包括通过创设一定难度的实际工作情境,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学习精神。

2.采用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业状况。过程性评价应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在考查学生相关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的基础上,研究并设计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联系生活和社会的开放性试题。可以采用笔试、实验操作、面试、调查报告、优秀小论文等多种方式进行过程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应把学生在活动、实操、探究等方面的表现纳入评价范围,要重视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编写和选用

教材的编写和选用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

教材编写要落实课程思政要求并突出职业教育特点,教材内容要优先选择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需要、技术先进、应用广泛、自主可控的软硬件平台、工具和项目案例。教材设计要与高等职业教育专科的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相适应,突出理实一体、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教材形式要落实职业教育改革要求,倡导开发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和新形态立体化教材。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学习环境创设

课程资源主要是指支持课程教学的各种教学资源,学习环境主要是指教学设备设施,以及支持学生开展学习的条件。

在课程资源方面,依据本课程标准,充分运用国家医药相关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并配备与本专业有关的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教学动画、教学案例、虚拟仿真软件、数字教材等数字资源,保证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动态更新,能满足教学需要。将课程中较难理解的教学内容,制成微课视频予以保存并用于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专业理论。数字教学资源应实行模块化管理,使学生通过对不同层次资源的使用和重组,最大限度的发挥资源的个性化潜能。

在学习环境方面,强化基础条件,持续做好师资队伍、专业教室、实训场地、教学资源等基础建设,统筹提高教学硬件与软件建设水平,为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深化信息技术应用,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新要求,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融合,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推广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教学模式,建设能够满足多样化需求的课程资源,创新服务供给模式,推动课堂教学革命。

八、说明

本标准依据“开云网页版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药学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编制,适用于开云网页版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药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