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织保障
工作室建立运行管理规章制度。
1.会议制度:每学期召开两次常规会议。学期初召开计划会议,确定工作室成员阶段目标,工作室的教育科研课题以及工作室 的活动安排;学期末召开总结会议,展示工作室的研究成果分享成功经验、探讨存在问题,最后形成总结材料。每月召开一次工作进展检查会议。
2.学习制度:工作主成员平时以自学为主,就某 一个研究方向的主题问题定期进行集中学习、教学感悟等各种研究的交流活动;按需学习,工作室成员在自我发展计划中要明确学习内容、学习目标,根据目前及今后教育教学改革趋势在教育教学理论等方面有选择性的学习。
3.研究制度:工作室领衔人依据工作室成员制定的具体工作计划,安排相应的观摩学习机会,并及时开展工作室成员的研究成果展示活动。
4.考核制度:工作室成员主要由主持人考核,考核内容涉及师德修养、管理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研究能力、技能水平等方面,主要考察是否完成个人发展计划考核,不合格则调整出名师工作室;同时按有关程序吸收符合条件、有发展潜力的新成员进入工作室。
5.档案制度:档案资料由工作室指派专人负责兼管,及时收录工作室成员的全部研究资料归档内容包括文本资料计划、总结、听课、评课、研究课、展示课、报告、讲座、论文、教案等和音像资料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技能比赛等的图片、录音、录像等。
(二)人员保障
工作室成员主要来自于药学及相关专业,其中大多数是本校从事多年职业教育、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中青年教师和来自于专业相关的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家。7名工作室成员均为硕士及以上学历,成员配置过程中充分考虑职称、年龄、行业、技能等因素,从而实现了人员结构合理、比例适当、组成涵盖中青年教师、高中职称。其中副教授2人,讲师4人,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比例占100%,35岁以下青年教师比例占43%,双师型教师占71%,专兼结合,来自行业、企业的外校的成员占14%。
这些教师和专家理论实践知识深厚,专业技能技术娴熟,有的在教育科研工作中经验丰富、有的在培养学生领域匠心独运,有的在教学技能竞技中屡创佳绩;一名校外成员为益丰大药房人力资源部部长,在药品流通领域工作多年,同时兼任全国食药行指委药学服务专委会委员,是行内专家。
这样的结构和组成利于与岗位融合、与同行密切联系、和学生深度交流,从而为促成工作室目标达成提供了发现问题的条件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三)条件保障
药学专业是我校老牌龙头专业,自开设以来,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药学人才,这些专业人员在药品行业发挥主力军的作用。经过近20年的发展,药学专业依然保持着蓬勃活力,先后被评为徐州市专业课程改革实验专业、省示范专业、省特色专业、高职教育特色专业、省职业学校现代化专业群,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结合,课堂和企业互通,建立了完善的校内校外实训基地,2020年药学实训基地被评为江苏省现代化实训基地。
工作室立足药学专业,致力于药学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构建与创新、专业技能提升等方面的研究,实现自身和专业共成长。
学校为名师工作室设置独立的工作场所,配备相应的基础设施,并适当减少领衔人的日常教学和其他一般性工作。学校为名师工作室开展工作提供便利条件,在安排工作室成员的工作时间和教学任务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
(四)经费保障
学校提供固定的经费投入,用于名师工作室学习、研讨、交流、资源建设和开发等工作,提供必要的硬件设施。专款专用保障工作室的工作开展和良性运行。
药学服务名师工作室经费由学校单列账户管理,经费实行单独列支,专款专用。工作室经费严格按规定的经费用途有计划支出。工作室领衔人每学年向学校上报经费使用情况说明。有一般性经费预算和决算,人均不低于3000元/年;有项目专项经费,主要用于产学研开发、专业和课程建设、专项培训等。
(五)监督机制
为了保障工作室的运行效能,提高工作室运行效力,通过各级考核机制发挥监督职能。
工作室内部: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每年度、每周期对工作室成员进行考核,履行监督职能。
校人事处:制订了《开云网页版校级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建设与管理方案》,对于工作室申报、人员组成、工作室负责人等条件进行审核;每年按要求组织一次评审;每个运行周期进行一次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