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专业课程标准

当前位置: 首页 > 成果展示 > 专业与课程建设 > 药学专业课程标准 > 正文

开云网页版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 药学专业《药物分析技术》课程标准

发布日期:2022-04-14 作者: 来源: 点击:

一、课程信息

总学时

学分

开设学期

考核类别

108

6

第7学期

考试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开云网页版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药学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必修课程,是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核心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检验药品质量的知识和技能,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精神,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素养,增强责任意识,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主人翁的社会责任感。为后续顶岗实习奠定基础。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体现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职业教育理念,突出学生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

1.依据《开云网页版药学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以及本课程教学要求,突出药物的鉴别、检查及含量测定等能力培养,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开云网页版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药学专业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质量检验等岗位需求,对接药物检验工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确定课程内容。

3.根据岗位需求和职业发展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经验基础,以及五年一贯制学制特点,确定课程内容容量和难度;以药品检验、质量控制等岗位工作任务设计学习任务,将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有机融入;依据学生学习特点、认知规律和工作过程、教学单元间的逻辑关系序化学习任务。

四、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熟悉药典的基本结构和药品检验基本程序。

2.掌握常用物理常数的测定原理及应用。

3.掌握药物杂质的来源、分类及检查方法。

4.掌握典型药物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的基本规律与基本方法。

5.掌握从药物的结构分析出发,运用化学的、物理化学的以及其他必要的技术与方法进行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与原理。

6.掌握化学药物制剂分析的特点与基本方法。

(二)能力目标

1.能正确使用中国药典。

2.学会药物的鉴别技术。

3.学会药物的杂质检查技术。

4.熟练操作药物的含量测定技术。

5.熟练操作药物制剂检查技术。

6.熟练使用常用的现代药物分析检测仪器,并进行维护保养和排除故障。

(三)素质目标

1.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

2.具有踏实肯干、锐意进取的精神和探究知识的意愿。

3.良好的药品质量控制的职业道德观念,共享知识的意识。

4.具有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

5.良好的职业道德,正面积极的职业心态和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意识。

6.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热爱医药卫生事业。

五、学时分配表

序号

章节(模块、项目)名称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理实一体化学时

1

模块一:药物分析基础知识

20

14


2

模块二:药物分析各论

40

16


3

模块三:药物制剂分析

8

10


合计

68

40


六、课程内容与要求

模块一:药物分析基础知识

教学单元(一):药物分析常用的玻璃仪器

【学时分配】理论2学时

【内容要求】

1.学会正确选择容量仪器,培养学生形成高度的工作规范。

2.掌握药物分析工作中常用容量仪器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及校正方法,养成细致入微、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教学提示】

1.强调正确使用玻璃仪器对测定结果准确度的影响,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养成规范操作的实验习惯。

2.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教学视频,帮助学生理解,并举例错误操作,加深学生的印象。

教学单元(二):药典知识

【学时分配】理论4学时,实践2学时

【内容要求】

1.能阐述药品标准的定义、分类及特性,树立“生命至上、质量第一”的理念,培养依规做事习惯。

2.能熟练查阅《中国药典》,掌握《中国药典》的基本结构和重要名词术语,了解如何在线查找《中国药典》,养成虚心好学、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实践教学安排】

1.实验(实训)名称:查阅《中国药典》

2.实验(实训)地点:图书馆阅览室

【教学提示】

1.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进入图书馆阅览室查阅《中国药典》时,讲清楚图书馆阅览室的规章制度,促使学生养成爱护公物、依规做事的良好习惯。

2.关于《中国药典》的查阅,可以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师课前布置任务,学生通过独立探究及小组研讨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并规范记录,做到各司其职、团结协作。

3.在药品质量制定的先进性原则与药典沿革的教学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从发展的角度看问题,用发展的思想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教学单元(三):药品检验的基本程序

【学时分配】理论2学时

【内容要求】

1.能阐述药品检验工作的基本程序,树立强烈的药品全面质量控制的观念。

2.能了解岗位的所有工作任务,理解各项工作任务之间的逻辑关系及执行步骤,培养勇于承担岗位责任,高度负责的岗位责任意识。

3.能正确熟练书写检验报告书,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提示】

1.强调检验记录的规范性,培养严谨求实职业素养。

2.对留样管理作详细解读,引导学生对管理制度的执行。

3.可以针对社会中出现的各种食品药品药物质量与安全问题引导学生反思,领悟道德和诚信是社会,国家,企业和个人发展的基石。

教学单元(四):药物物理常数测定法

【学时分配】理论2学时,实践4学时

【内容要求】

1.能说出相对密度、熔点、旋光度等物理常数的概念,养成学习中勤于记忆的习惯。

2.掌握相对密度、熔点、旋光度等物理常数的测定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养成细致分析问题的能力。

3.了解物理常数在药物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实践教学安排】

1.实验(实训)名称:葡萄糖旋光度的测定

2.实验(实训)地点:旋光度测定实验室

【教学提示】

1.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进入实验室时,讲清楚实验室的规章制度,促使学生养成爱护实验仪器、依规做事的良好习惯。

2.关于葡萄糖旋光度的测定,可以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师课前布置任务,学生通过独立探究及小组研讨的方式来解决问题。通过查阅药典,掌握测定方法及试液的配制方法,并规范记录,做到各司其职、团结协作。

3.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严谨诚实的科研作风,遵循原始数据的真实性,科学书写报告,不捏造,不伪造,不篡改。同时,培养学生科学创新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4.实验结束后,在处理实验剩余试剂和废弃物时,通过分类回收处理,增强学生绿色环保意识。

教学单元(五):药物的鉴别

【学时分配】理论2学时

【内容要求】

1.能说出药物鉴别的意义,养成学习中勤于记忆的习惯。

2.掌握药物鉴别试验的项目及常用方法,学会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生产实际中。

【教学提示】

1.要引导学生鉴别药物鉴别实验与基础化学实验,养成细致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举例说明一般鉴别试验与专属鉴别试验的区别及意义,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教学单元(六):药物的杂质检查

【学时分配】理论8学时,实践8学时

【内容要求】

1.能说出药物纯度的概念、要求与药物杂质的来源、分类,培养学生擅于分析、归纳与总结的能力。

2.能正确理解杂质限量的概念,并熟练进行杂质限量的有关计算,养成认真、严谨求实的职业习惯。

3.能理解药物杂质检查的基本原理并能依据药品质量标准,对药物中的氯化物、铁盐、重金属、砷盐等杂质进行正确检查,培养严谨的质量意识与环保意识。

【实践教学安排】

1.实验(实训)名称:葡萄糖的一般杂质检查

2.实验(实训)地点:药物分析实验室

【教学提示】

1.引导学生认识到药物中的杂质虽然含量低,却是能够影响药物的稳定性和药品使用安全的重要因素,是药物分析工作者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之一。

2.通过葡萄糖一般杂质检查实验,使学生了解药品质量检验的一般思路,培养学生掌握氯化物、硫酸盐、铁盐等一般杂质的检查方法以及杂质限量计算,并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

3.强调称量、溶解、纳氏比色管比色等质量标准检验中常用的各类分析方法和仪器的使用;过硬的基本操作技能和严谨的工作态度是进行药品质量控制的基本条件,也是保证药品质量真正符合法定标准的必要条件。

4.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严谨诚实的科研作风,要求学生认真负责,实事求是,坚持原则,一丝不苟地依据标准进行检验和判定,明确作为一名药学专业学生身上肩负的责任与使命。

5.实验结束后,在处理实验剩余试剂和废弃物时,通过分类回收处理,增强学生绿色环保意识。

模块二:药物分析各论

教学单元(一):芳酸及其酯类药物分析

【学时分配】理论6学时,实践8学时

【内容要求】

1.能说出苯甲酸类、水杨酸类药物的结构特征,通过对比记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2.能说明苯甲酸钠、阿司匹林、对氨基水杨酸的鉴别试验、杂质检查方法和含量测定方法,并能解释药物的结构关系和质量分析方法之间的关系。

3.能够依照药品质量标准的规定严格执行和规范操作,完成阿司匹林各项质量检验项目的分析,养成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的能力。

【实践教学安排】

1.实验(实训)名称:阿司匹林的质量分析

2.实验(实训)地点:药物分析实验室

【教学提示】

1.按照“药物的结构与性质-鉴别试验-特殊杂质检查-含量测定”主线来教学,药物的结构决定性质,根据药物的性质选择药物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的分析方法。培养学生唯物主义世界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比较阿司匹林含量测定方法的变迁,培养学生要采用发展和辩证思想看待药品标准制定。

3.进入实验室要进行安全教育,确保实验过程中的学生人身和实验室财物安全,培养学生安全无小事意识。

4.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严谨诚实的科研作风,遵循原始数据的真实性,科学书写报告,不捏造,不伪造,不篡改。同时,培养学生科学创新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5.实验结束后,在处理实验剩余试剂和废弃物时,通过分类回收处理,增强学生绿色环保意识。

教学单元(二):胺类药物分析

【学时分配】理论4学时,实践4学时

【内容要求】

1.能说出氨基苯甲酸酯类药物、酰胺类药物、苯乙胺类药物的结构特征,通过对比记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2.能根据胺类药物的化学结构,选择盐酸普鲁卡因、对乙酰氨基酚、肾上腺素相应的鉴别、杂质检查方法和含量测定方法,理解药物结构关系和质量分析方法之间的关系。

3.能够依照药品质量标准的规定严格执行和规范操作,正确分析胺类药物的质量,养成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的能力。

【实践教学安排】

1.实验(实训)名称:盐酸普鲁卡因的含量测定

2.实验(实训)地点:药物分析实验室

【教学提示】

1.按照“药物的结构与性质-鉴别试验-特殊杂质检查-含量测定”主线来教学,药物的结构决定性质,根据药物的性质选择药物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的分析方法。培养学生唯物主义世界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盐酸普鲁卡因常用剂型有片剂、注射剂。口服用于缓解神经衰弱、神经衰弱综合征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注射用于浸润麻醉、阻滞麻醉、腰椎麻醉、硬膜外麻醉及封闭疗法等。《中国药典》采用亚硝酸钠滴定法测定其含量。讲解亚硝酸钠滴定法时可融入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培养同学的辩证思维,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进入实验室要进行安全教育,确保实验过程中的学生人身和实验室财物安全,培养学生安全无小事意识。

4.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严谨诚实的科研作风,遵循原始数据的真实性,科学书写报告,不捏造,不伪造,不篡改。同时,培养学生科学创新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5.实验结束后,在处理实验剩余试剂和废弃物时,通过分类回收处理,增强学生绿色环保意识。

教学单元(三):巴比妥类药物分析

【学时分配】理论4学时

【内容要求】

1.能说出巴比妥类药物的结构特征,通过对比记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2.能说明巴比妥类药物的鉴别试验、杂质检查方法和含量测定方法,并能解释药物的结构关系和质量分析方法之间的关系。

3.能够依照药品质量标准的规定严格执行和规范操作,完成此类药物各项质量检验项目的分析,养成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的能力。

【教学提示】

1.按照“药物的结构与性质-鉴别试验-特殊杂质检查-含量测定”主线来教学,药物的结构决定性质,根据药物的性质选择药物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的分析方法。培养学生唯物主义世界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巴比妥类药物在临床上主要用于镇静催眠,长期使用会导致成瘾性,通过举例讲解麻醉药物的滥用导致严重的后果,告诫学生要敬畏生命,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单元(四):杂环类药物分析

【学时分配】理论4学时

【内容要求】

1.能说出吡啶类药物、吩噻嗪类药物、苯并二氮杂卓类药物的结构特征,通过对比记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2.能根据异烟肼、盐酸氯丙嗪、地西泮的化学结构,选择相应的鉴别、杂质检查方法和含量测定方法,理解药物结构关系和质量分析方法之间的关系。

3.能够依照药品质量标准的规定严格执行和规范操作,正确分析杂环类药物的质量,养成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的能力。

【教学提示】

1.引导学生养成时时关注行业动态及政策的良好习惯,拓宽视野,增长知识。

2.教学中,可以利用实例来化解难点,同时注意鼓励学生,提升他们的学习自主参与度,让学生获得很好的学习成就感。

教学单元(五):生物碱类药物分析

【学时分配】理论6学时

【内容要求】

1.能说出常见生物碱类药物的结构特征,通过对比记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2.能根据生物碱类药物的化学结构,选择相应的鉴别、杂质检查方法和含量测定方法,理解药物结构关系和质量分析方法之间的关系。

3.能够解释生物碱常用含量测定方法的原理、操作特点和计算方法

4.能够依照药品质量标准的规定严格执行和规范操作,正确分析生物碱类药物的质量,养成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的能力。

【教学提示】

1.按照“药物的结构与性质-鉴别试验-特殊杂质检查-含量测定”主线来教学,药物的结构决定性质,根据药物的性质选择药物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的分析方法。培养学生唯物主义世界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许多生物碱是治病良药,如小檗碱是黄连素的主要成分,有抗菌消炎作用;利血平能降血压;吗啡碱是著名镇痛剂;奎宁碱是有价值的解热药。但同时,生物碱对中枢神经系统和肝脏有较强的毒性,一般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相差甚小,使用中应严格控制剂量。甚至一些生物碱还是管控药品!从此帮助同学们认识到很多东西、事情都是有双面性的以及药物合理应用的重要性。

教学单元(六):糖、苷类药物分析

【学时分配】理论2学时

【内容要求】

1.能说出蔗糖鉴别和乳糖的检查以及纯度控制方法,养成学习中勤于记忆的习惯。

2.能理解强心苷类药物结构和分析方法之间的关系。

3.能掌握葡萄糖和强心苷类药物的鉴别试验,葡萄糖的杂质检查和含量测定方法及根据旋光度的测定结果进行计算,学会用学到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提示】

旋光度计算时,在理解意义的基础上,要算准,算对,多举实例进行教学。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做事意识,不允许有半点马虎。

教学单元(七):甾体激素类药物分析

【学时分配】理论2学时

【内容要求】

1.能说出本类药物的结构特点,异烟肼比色法、Kober反应比色法测定药物含量的原理与方法。

2.能理解甾体药物的化学结构和分析方法之间的关系,药物中有关物质检查及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本类药物含量的特点。

3.能掌握甾体类药物常用的鉴别方法,四氮唑比色法测定含量的原理和方法以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在甾体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教学提示】

1.按照“药物的结构与性质-鉴别试验-特殊杂质检查-含量测定”主线来教学,药物的结构决定性质,根据药物的性质选择药物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的分析方法。培养学生唯物主义世界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教学前,可以利用网络学习空间,提前布置一些预习内容,为后面课堂教学做好铺垫,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

3.教学中,可以利用实例来化解难点,同时注意鼓励学生,提升他们的学习自主参与度,让学生获得很好的学习成就感。

教学单元(八):维生素类药物分析

【学时分配】理论8学时,实践4学时

【内容要求】

1.能说出维生素类药物的结构特征,通过对比记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2.能根据药物的化学结构,正确选择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C、维生素E鉴别、杂质检查方法和含量测定方法,理解药物结构关系和质量分析方法之间的关系。

3.能够依照药品质量标准的规定严格执行和规范操作,正确分析维生素类药物的质量,养成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的能力。

【实践教学安排】

1.实验(实训)名称:维生素C的质量分析

2.实验(实训)地点:药物分析实验室

【教学提示】

1.按照“药物的结构与性质-鉴别试验-特殊杂质检查-含量测定”主线来教学,药物的结构决定性质,根据药物的性质选择药物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的分析方法。培养学生唯物主义世界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通过维生素C的发现史,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精神,感知药物维护人体机能的作用,提升职业的自豪感。

3.进入实验室要进行安全教育,确保实验过程中的学生人身和实验室财物安全,培养学生安全无小事意识。

4.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创新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严谨诚实的科研作风,遵循原始数据的真实性,科学书写报告,不捏造,不伪造,不篡改。

5.在实验过程中,建议分组进行,每组设定小组长,培养学生各司其职、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6.实验结束后,在处理实验剩余试剂和废弃物时,通过分类回收处理,增强学生绿色环保意识。

教学单元(九):抗生素类药物分析

【学时分配】理论4学时

【内容要求】

1.能说出抗生素类药物分析的特点及其常规检验项目。

2.能描述抗生素类药物的分析现状,熟悉生物学法与物理化学法测定效价的原理及优缺点,养成时时关注行业动态及政策的良好习惯,拓宽视野,增长知识。

3.能阐明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抗生素的结构、性质、鉴别及含量测定的原理及方法。

6.能够依照药品质量标准的规定严格执行和规范操作,正确分析抗生素类药物的质量,养成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的能力。

【教学提示】

1.强调现在的抗生素滥用问题,增强学生对抗生素使用科普宣传与监管的责任感。

2.在介绍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分析时,结合四环素的稳定性的重要知识点,引入“梅花K”中毒事件的案例。通过该案例,不仅使学生更深刻的认识了四环素的不稳定性,以及四环素有关物质检查的方法。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反思假药作为一种社会公害,其出现的深刻原因。从思想意识、价值观、伦理道德、诚信、荣辱观等多方面进行教育。

3.教学中,可以利用实例来化解难点,同时注意鼓励学生,提升他们的学习自主参与度,让学生获得很好的学习成就感。

模块三:药物制剂分析

教学单元(一):片剂的分析

【学时分配】理论6学时,实践10学时

【内容要求】

1.能阐述制剂分析的特点,了解与原料药相比分析的异同点,通过对比记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2.掌握片剂附加成份对活性成分含量测定的干扰及排除方法,学会用学到的理论知识解决分析实际问题。

3.能正确写出片剂含量测定的公式并进行相关计算。

4.能说出复方制剂分析的特点。

【实践教学安排】

1.实验(实训)名称:片重差异的测定(2学时)、对乙酰氨基酚溶出度的测定(4学时)、维生素B1含量均匀度的测定(4学时)

2.实验(实训)地点:药物分析实验室

【教学提示】

1.教学前,可以利用网络学习空间,提前布置一些预习内容,上传制剂分析的相关视频,为后面课堂教学做好铺垫,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

2.通过回顾胶囊“铬含量超标”事件,加深对学生“药德、药规”的教育。

3.进入实验室要进行安全教育,确保实验过程中的学生人身和实验室财物安全,培养学生安全无小事意识。

4.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创新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严谨诚实的科研作风,遵循原始数据的真实性,科学书写报告,不捏造,不伪造,不篡改。

5.在实验过程中,建议分组进行,每组设定小组长,培养学生各司其职、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6.实验结束后,在处理实验剩余试剂和废弃物时,通过分类回收处理,增强学生绿色环保意识。

教学单元(二):注射剂的分析

【学时分配】理论2学时

【内容要求】

1.熟悉注射剂分析的特点,熟悉注射剂分析项目。

2.熟悉注射剂附加成份对活性成分含量测定的干扰及排除方法,学会用学到的理论知识解决分析实际问题。

3.掌握注射剂分析结果的计算。

【教学提示】

教学中,可以利用实例来化解难点,同时注意鼓励学生,提升他们的学习自主参与度,让学生获得很好的学习成就感。

七、课程实施

(一)教学要求

本课程教学要紧扣学科核心素养和课程目标,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上,突出职业教育特色,通过任务引领和项目驱动,使学生掌握药物检验的技能和相关理论知识,能完成本专业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与合作的品质,树立环保、节能、安全意识。

1.课程教学充分体现以药品质量标准为导向,以“必需、够用”为原则。从培养学生药物分析实际操作能力为出发,力求使学生加深对药物分析学科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掌握中国药典常用的分析方法和实验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常用仪器的正确使用,熟悉各种分析方法的操作技术和效能指标的评价,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的实验态度和操作技能,为从事药品质量检验工作奠定基础。

2.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应用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倡导基于问题为本的学习、研究性学习、有效学习等,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运用教学资源,采用讲授、方法讨论、示教、实验、多媒体、自学和辅导等方式,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形成同学之间交流、沟通、互相协作的学习风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以操作能力为本位,通过讲授、演示、练习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经过严格训练,掌握规范的动作要领和操作流程。

(二)学业质量评价

1.该课程的学业质量评价,突出评价的教育功能和导向功能,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考核评价。主要包括学习态度是否端正,学习动机如何,课程学习中体现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否良好。是否会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放在首位,利人和利己的关系处理是否得当。

2.采用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业状况。过程性评价应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在考查学生相关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的基础上,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技能竞赛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总结性评价应体现出学生的学业是否最终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按照评分标准给出分数等级,发挥学习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

3.除了考核学生必要的理论知识之外,还要根据其体现出来的政治素养,通过一系列更加全面的考核标准,对课程思政情况形成相对科学合理的评价,将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标准融入到整个教学环节和评价过程中。同时要定期通过“学生访谈”等方式检验育人效果,与时俱进吸纳新思想,寻求新方法。

(三)教材编写和选用

教材的编写和选用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

教材编写要落实课程思政要求并突出职业教育特点,教材内容要优先选择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需要、技术先进、应用广泛、自主可控的软硬件平台、工具和项目案例。教材设计要与高等职业教育专科的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相适应,突出理实一体、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教材形式要落实职业教育改革要求,倡导开发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和新形态立体化教材。

教材内容要以专业培养目标和药品质量检验工作为引领,在保证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同时,重点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分析解决药品质量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技能,充分体现药品质量分析工作的性质和特点。

教材编写时在保证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的前提下,要充分考虑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内容通俗易懂、由浅入深,以医药岗位够用为度。符合学生的理解能力、认知能力和阅读习惯,文字叙述力求简明、具体,避免繁长的论述,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内容中要体现实用性和先进性,紧跟现代药物分析方法与技术的发展,融入药物分析中的新技术、新方法,以及体现科学观念、逻辑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分析方法。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学习环境创设

在课程资源方面,学校教学资源丰富,能充分满足学生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学习,使学生学习不受时空的限制。学校图书馆文献方便师生查询、借阅;教师通过超星泛雅平台自建了《药物分析》课程的网络教学空间,供学生在线学习。

在学习环境方面,配齐药物分析实训仿真平台,提供实验实训指导书和实验实训教材等。建立本专业开放性实训室,使之具备现场教学、实验实训、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的功能,实现教学与实训合一、教学与培训合一、教学与考证合一,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让学生把课程资源和专业设备的利用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八、说明

本标准依据“开云网页版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药学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编制,适用于开云网页版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药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