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专业课程标准

当前位置: 首页 > 成果展示 > 专业与课程建设 > 药学专业课程标准 > 正文

开云网页版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 药学专业《劳动教育》课程标准

发布日期:2022-04-14 作者: 来源: 点击:

一、课程信息

总学时

学分

开设学期

考核类别

16

1

第1学期

考查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开云网页版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药学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学生劳动知识和技能,具备劳动创新能力,养成敬业精神,形成良好的劳动素养,增强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意识,树立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后续药学综合实训、医院药学岗位实训、药品经营岗位实训、药品生产岗位实训课程的学习与顶岗实习奠定基础。

(二)课程任务

本课程的任务是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铸造崇高个人品德;助益学生锻炼劳动技能;积累劳动经验,培养劳动习惯。

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一)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高等职业学校劳动教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劳动精神、敬业精神和创新精神。

1.劳动精神

劳动精神主要表现为具有积极劳动态度和良好劳动习惯,具有正确职业理想、科学职业观念、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具备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发展与个人成长的关系,并做出正确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人类是劳动创造的,社会是劳动创造的。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根本上靠劳动、靠劳动者创造,需要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需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2.敬业精神

敬业精神是人们基于对一件事情、一种职业的热爱而产生的一种全身心投入的精神,是社会对人们工作态度的一种道德要求。它的核心是无私奉献意识。低层次的即功利目的的敬业,由外在压力产生;高层次的即发自内心的敬业,把职业当作事业来对待。

敬业精神是一种基于热爱基础上的对工作对事业全身心忘我投入的精神境界,其本质就是奉献的精神。具体地说,敬业精神就是在职业活动领域,树立主人翁责任感、事业心,追求崇高的职业理想;培养认真踏实、恪尽职守、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力求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努力成为本行业的行家里手;摆脱单纯追求个人和小集团利益的狭隘眼界,具有积极向上的劳动态度和艰苦奋斗精神;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和务实苦干精神,把对社会的奉献和付出看作无上光荣;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以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和调控职业行为

3.创新精神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江泽民同志的讲话,对我们在教学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想让创新型人才辈出,就要用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以高职学生作为教育对象,以普及劳动科学理论、基本知识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以讲清劳动道理为教育的着力点,旨在通过劳动教育弘扬劳动精神,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树立高职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和价值观,切实体会到“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的道理,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时分配表

序号

模块名称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理实一体化学时

1

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



4

2

在日常生活中增强劳动意识



4

3

在专业实践中发展劳动能力



4

4

在精神传承中提升劳动品质



4

合计



16

、课程内容与要求

模块一: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

【学时分配】;理实一体化4学时

【内容要求】

1.认知课程学习内容、明确考核要求,明确实践活动及要求。

2.理解劳动在人类进化和人类社会产生过程中的推动作用。

3.明确劳动创造了人类,自觉抵制“神创造人”等的各种错误观念和迷信思想;

4.科学认识自然界--劳动--人类社会的关系,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

【实践教学安排】

1.实训名称:文明宿舍建设

2.实训地点:宿舍

【教学提示】

1.在实践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选择劳动工具的能力以及沟通、协调、团队合作等综合能力。

2.使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树立崇尚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劳动价值感并逐步形成自我服务的劳动习惯。

模块二:在日常生活中增强劳动意识

教学单元(一):教室活动中增强劳动意识

【学时分配】理实一体化2学时

【内容要求】

1.掌握合法劳动的具体要求,理解合法劳动的重要意义。

2.具有新时代大学生的法治思维和法制意识,提高合法劳动能力。

3.具有主动学法、懂法、用法,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合法劳动的习惯,做遵纪守法好公民。

【实践教学安排】

1.实训名称:教室、包干区大扫除

2.实训地点:教室、包干区

【教学提示】

1.在活动过程中,不得破坏学校的公共设施,不得采摘花草树木。

2.活动过程中注意人身安全。

3活动结束后,注意把打扫工具归还原位,做到有始有终。

教学单元(二):宿舍生活中增强劳动意识

【学时分配】理实一体化2学时

【内容要求】

1.加强校园文明建设,提高讲文明、爱卫生、护环境的意识。

2.学会垃圾分类,提高节约意识,学会节约资源、利用资源。;

【实践教学安排】

1.实训名称:宿舍大扫除

2.实训地点:宿舍

【教学提示】

1.利用手机网络学习垃圾分类知识。

2.垃圾分类手册了解垃圾分类要求。

3.打扫卫生,清扫垃圾。

4.对清扫的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5.对已经分好类的垃圾进行分类投放。

6.难以界定的垃圾,利用手机APP查询。

模块三:在专业实践中发展劳动能力

教学单元(一):实训安全教育

【学时分配】理实一体化2学时

【内容要求】

1.理解专业实习实训中劳动实践的价值意义,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观念。

2.掌握专业实习实训劳动知识和技能,具备完成劳动实践所需的设计、操作和团队合作能力,养成认真负责、安全规范的劳动习惯。

3.形成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和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增强自身的职业认同感和劳动自豪感.

【实践教学安排】

1.实训名称:体验实训中心安全生产

2.实训地点:固体(液体)实训中心

【教学提示】

通过理论与实践综合学习,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1.学习安全生产知识手册。

2.准备安全生产排查工具。

3.工作环境安全检查。

4.生产车间安全检查。

5.生产产品安全检查。

教学单元(二):实验室安全教育安全

【学时分配】理实一体化2学时

【内容要求】

1.了解实验室安全个人须知,明确严格遵守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和仪器设备操作规程的重要性。

2.掌握专业实验劳动知识和技能,具备完成劳动实践所需的设计、操作和团队合作能力,养成认真负责、安全规范的劳动习惯。

3.形成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和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增强自身的职业认同感和劳动自豪感.

【实践教学安排】

1.实训名称:实验室安全教育

2.实训地点:化学、药理实验室

【教学提示】

通过理论与实践综合学习,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1.学习实验室知识手册。

2.准备实验工具。

3.实验室防火防爆安全。

4.实验室用电安全。

5.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安全。

模块四:在精神传承中提升劳动品质

【学时分配】理实一体化4学时

【内容要求】

1.理解劳模精神的时代内涵和实践指向。

2.理解劳模故事,传承劳模精神,营造“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校园劳动氛围。

3通过学习和感悟劳模身上的“闪光点”,培养自己的劳动品质和职业素养。

【实践教学安排】

1.实训名称:劳模精神分享

2.实训地点:教室

【教学提示】

1.通过新时代劳动精神、劳模精神的发扬光大与当代高职学生专题,培养学生掌握网络搜索工具、多媒体工具,按小组进行分工合作,每组最后各自进行劳模精神案例分析。

2.在实践中让学生能够掌握劳动精神、劳模精神;了解新时代的劳动特质。

3.通过分组讨论进行劳模精神案例分享培养学生沟通协调、团队合作等综合实践能力,同时具备一定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

课程实施

(一)教学要求

本课程教学要紧扣学科核心素养和课程目标,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上,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1.坚持以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创设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情境,做中学、做中教。

2.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结合实物、图片展示、视频、动画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渗透德育教育,提高素质教学中德育内容的参透,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同时将操作规范、质量安全、服务意识融入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二)学业质量评价

1.该课程的学业质量评价,应从情感态度与社会责任、解决问题能力、创新与协作能力等方面考察学生的劳动素养水平。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劳动素养的提升。

情感态度与社会责任方面的评价主要包括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责任、社会责任感等。

2.采用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业状况。过程性评价应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在考查学生相关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的基础上,评价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线学习时长、课堂表现、实践完成情况。总结性评价应考虑实践考核成绩。

(三)教材编写和选用

教材的编写和选用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

教材编写要落实课程思政要求并突出职业教育特点,教材内容要优先选择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需要、技术先进、应用广泛、自主可控的软硬件平台、工具和项目案例。教材设计要与高等职业教育专科的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相适应,突出理实一体、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教材形式要落实职业教育改革要求,倡导开发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和新形态立体化教材。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学习环境创设

课程资源主要是指支持课程教学的教学资源,学习环境主要是指教学设备设施,以及支持学生开展学习的条件。

在课程资源方面,依据本课程标准,充分运用网络教学资源、中国大学慕课、智教课程、自制微课、课程PPT、习题建设教学资源库,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完成新知识学习。

在学习环境方面,利用超星学习平台不断丰富教学资源,更新和完善现有的实验实训教学仪器,线下提高课堂气氛和效果。

、说明

本标准依据“开云网页版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药学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编制,适用于开云网页版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药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