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结合与教科研

当前位置: 首页 > 成果展示 > 产学研结合与教科研 > 正文

领衔人宋梅老师申报在研课题

发布日期:2022-07-14 作者: 来源: 点击:

领衔人主持校级思政专项课题:校内外充分融合”劳动教育模式的构建研究(2021.5至今)





江苏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

立项课题开题论证书








 称:“校内外充分融合”劳动教育模式的构建研究

名:           宋梅                

主持人所在部门: 药学技术系              

期:   2021.09

     式: 会议论证  □     通讯论证□






开云网页版

一、 课题基本情况(由课题主持人填写)

课题名称

“校内外充分融合”劳动教育模式的构建研究

主持人姓名

宋梅

性别

民族

出生年月

1980.01

行政职务


职称

副教授

研究专长

药学职业教育

最后学历

本科

最后学位

硕士

联系电话

13775980254

工作部门

药学技术系

电子信箱

1067279862@qq.com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务、职称

学历

工作单位及部门

承担任务

许子珊

38

教师、讲师

硕士研究生

江苏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药学技术系

新时代高职劳动教育体系理论研究

王燕子

37

教学干事、讲师

硕士研究生

江苏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药学技术系

校外实习劳动教育研究

曹丹

36

教师、讲师

本科

江苏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药学技术系

开发劳动素养评价体系

李银洁

30

教师、讲师

硕士研究生

江苏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药学技术系

校园劳动文化建设研究






















预计完成时间

2023.03






二、课题开题报告(由课题主持人填写)

(一)课题研究背景

劳动教育是构建“五育并举”的重要一环,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作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当前,全社会推崇尊重劳动的价值观念,在加强劳动教育方面对当代青年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作为传授技能的殿堂和人才培养的摇篮,无疑是培养社会主义高素质劳动者的主阵地,更应该承担起弘扬劳模和工匠精神,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培养劳动品质和使命感的重大责任。

五年制高职学生年龄跨度为15岁至20岁之间,学生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十字路口”,学校开展行之有效的劳动教育模式不仅能帮助学生端正劳动态度,坚定劳动精神,提升专业技能,而且影响学生未来职业生涯中的奉献力度,甚至影响整个社会劳动观念的走向1

根据教育部要求,新一轮五年制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规定“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并开设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专题教育16学时。同时,在其他课程中渗透开展劳动教育,在课外、校外活动中安排劳动实践”。

然而,由于现阶段劳动教育在家庭、学校以及社会中被弱化,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普遍存在缺乏系统性、边缘化等问题2】。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进程表中仅体现出劳动教育课程作为必修课的学时学分等内容,关于如何具体落实劳动教育的课程渗透,依托实习实训课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地位,融合校外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发挥劳动教育形式多样性等项目模式仍在进一步探讨中。

本课题通过借鉴一些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模式构建成功经验,针对以上问题,从“校内外充分融合”角度,对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模式进行构建研究,从而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落实指引方向,为劳动教育必修课的课程标准制定及“课程劳育”提供参考意见。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目前国内对劳动观教育的研究对象大都以中小学生为主,对大学生尤其是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研究甚少。大部分研究者已经发现了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多种策略,但实际可操作性的研究甚少。大部分研究为理论层面的探讨,理论研究远多于实证研究,经验之谈较多,严谨论述少,论据也不够充分,实证研究甚少。大部分研究忽视了劳动教育对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等,忽视了劳动教育的隐性作用3

而针对五年制高职教育中劳动教育模式的实践性探讨研究中,国内外仅有很少的文献记载。如张成龙等以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为例,结合高职院校实训室劳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提出一些对策及建议4】。雷世平提出劳动教育必修课、劳动教育渗透课以及劳动教育活动课同步推进,构建“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课程模式的劳动教育理念“三位一体”劳动教育课程模式5】。李民、朱彬彬从实践育人视域下,分析了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从课程设计、实习实训、实践活动和生活场景四个维度,探讨了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模式及实施路径,提出一定的看法和建议6】

新时代劳动教育应有新内涵,新时代高职劳动教育应该有其特殊的规律7】。本课题将在深入分析研究新时代高职劳动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按照学生成长规律分阶段合理化构建校内外相互融合的劳动教育模式,开发劳动素养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高质量人才。

(三)核心概念及界定

1.校内外充分融合

充分指充足、足够。融合指不同个体或不同群体在一定的碰撞或接触之后,认知、情感或态度倾向融为一体。本课题中的校内外充分融合是指充足利用学校内部的教育资源(课程资源、文化建设资源、实训资源等)和学校外部的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校外顶岗实习、社会公益活动等)之间的有效结合,互补所长,协同共向,促进学生的劳动观形成、劳动习惯的养成。

2.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是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本课题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结合职业院校的特色,本课题所提出的劳动教育模式是专业技术为重要载体,培养学生的劳动情感、劳动能力和劳动品质,在劳动素养的培育上下功夫。

(四)课题研究意义

1.理论价值

本课题在深入分析研究新时代高职劳动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按照学生成长规律分阶段合理化构建校内外相互融合的劳动教育模式,将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落实指引方向,为劳动教育必修课的课程标准制定及“课程劳育”提供参考意见。

2.实践意义

本课题从“校内外充分融合”角度,对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模式进行构建研究,将劳动教育元素融入校内外各个环节,开发劳动素养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高质量人才,为学校实施“三全育人”提供方案。

(五)研究目标及内容

1.研究目标

实现各类课程与劳动教育必修课同向同行,让学生在提高职业技能的同时形成个人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刻体悟劳动的价值与意义,制定奖惩措施,更好地监督和促进劳动培育效果。

2.研究内容

1)新时代高职劳动教育体系理论研究。

收集、查阅相关劳动教育的研究文献,梳理新时代高职劳动教育的特点,总结新时代高职劳动教育体系理论框架。

2)构建校内实践劳动教育模式。

从劳动文化建设,构建劳动教育必修课、劳动教育渗透思政课程、劳动教育渗透专业课程三类课程相互融合的课程体系及校内实训室劳动教育三个维度研究构建校内实践劳动教育模式。

3)构建校外实践劳动教育模式。

从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社会实践、公益活动四个维度研究构建校外实践劳动教育模式。

4)以评促劳,开发劳动素养评价体系

研究建立针对性的劳动素养评价体系,以评促劳,形成劳育考核机制,制定奖惩措施,更好地监督和促进劳动培育效果。

(六)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21年4月-2021年5月)

组建结构合理的研究队伍,架构本研究基本框架,明确分工,收集、查阅相关劳动教育的研究文献,梳理新时代高职劳动教育的特点。

2.研究阶段(2021年6月-2022年10月)

1)新时代高职劳动教育体系理论研究。

2021年6月-2021年8月

收集、查阅相关劳动教育的研究文献,梳理新时代高职劳动教育的特点,总结新时代高职劳动教育体系理论框架。

2)构建校内实践劳动教育模式。

2021年9月-2022年2月

从劳动文化建设,构建劳动教育必修课、劳动教育渗透思政课程、劳动教育渗透专业课程三类课程相互融合的课程体系及校内实训室劳动教育三个维度研究构建校内实践劳动教育模式。

3)构建校外实践劳动教育模式。

2022年3月-2022年8月

从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社会实践、公益活动四个维度研究构建校外实践劳动教育模式。

4)以评促劳,开发劳动素养评价体系。

2022年9月-2022年10月

研究建立针对性的劳动素养评价体系,以评促劳,形成劳育考核机制,制定奖惩措施,更好地监督和促进劳动培育效果。

3.总结阶段(2022年11月-2023年3月)

总结研究成果,并对本研究进行反思与展望,形成论文并公开发表,完成课题结题报告。

(七)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收集、查阅相关劳动教育的研究文献,梳理新时代高职劳动教育的特点,总结新时代高职劳动教育体系理论框架,借鉴一些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成功经验,针对存在问题进行研究和改进,寻求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2.调查研究

针对教师对于劳动教育必修课、劳动教育渗透思政课程、劳动教育渗透专业课程三类课程中劳动元素的理解及渗透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反思改进;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了解劳动教育在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环节的侧重点,反馈劳动教育的成果。

3.行动研究法

劳动教育必修课、劳动教育渗透思政课程、劳动教育渗透专业课程三类课程相互融合的课程体系;规范并细化关于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社会实践、公益活动等一系列校外劳动教育活动的规章制度;建立针对性的劳动素养评价体系,以评促劳,形成劳育考核机制,制定奖惩措施,更好地监督和促进劳动培育效果。

4.归纳总结法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记录,针对收集到的一系列信息进行归纳分析,及时总结各阶段的成果。

(八)研究步骤

1.明确研究目标、内容、拟解决问题等,架构本研究基本框架

2.收集、查阅相关劳动教育的研究文献

3.梳理新时代高职劳动教育的特点

4.总结新时代高职劳动教育体系理论框架

5.构建校内实践劳动教育模式

6.构建校外实践劳动教育模式

7.开发劳动素养评价体系,形成劳育考核机制

8.总结研究成果,对本研究进行反思与展望,形成论文。

(九)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本课题组团队是一支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富有改革创新意识。他们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高的理论水平,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能够发挥各自特长,合理分工。

1.许子珊,女,38岁,讲师,硕士研究生,擅长文献资料的整理和研究工作,在本课题组中负责新时代高职劳动教育体系理论研究工作。

2.王燕子,女,38岁,讲师,硕士研究生,担任系部教学管理干事,负责学生在校学习的成绩管理和校外实习跟踪管理工作,在本课题组中负责校外实习劳动教育研究工作。

3.曹丹,女,37岁,讲师,工程硕士,擅长宣传、文字编辑等工作,在本课题组中负责开发劳动素养评价体系工作。

4.李银洁,女,30岁,讲师,硕士研究生,曾担任系部团支部书记兼学生管理干事,擅长宣传、文字编辑等工作,在本课题组中负责校园劳动文化建设研究工作。

(十)课题研究可行性分析

1.我校新一轮课程标准的制定工作已经启动,各类课程标准负责人正在深入挖掘思政、劳育等教育元素,这些将成为构建校内实践劳动教育模式中课程劳育部分的有效基础。

2.校内,学建有各专业现代化实训基地,具有岗位定位明确、环境良好和设备功能齐全的仿真职业技能实训场所,能够承担实训课程一体化教学、技能大赛训练及比赛、校内劳动教育周及社团活动开展等任务,方便课题中构建校内实践劳动教育模式部分研究。

3.校外,学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拥有多个长期合作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校外工学交替、顶岗锻炼、志愿服务、创业就业等劳动实践教育,方便课题中构建校外实践劳动教育模式部分研究。

4.课题成员结构合理。课题负责人曾主持省、校级各项课题共3项,参与各级课题10余项,目前担任多个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同时负责学生的实习指导工作,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高的理论研究水平;团队成员均从事一线教学研究,参与过其他课题的研究,目前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本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能够发挥各自特长,合理分工。

(十一)课题经费预算

支出项目

经费(元)

计算依据及理由

文献的查阅、打印、复印

200

根据资料内容预算

评审费,论证费

500

用于专家评审及论证

论文发表(版面费审稿费)

1000

根据论文级别和费用预算

数据采集费,管理费等

300

用于企业及毕业生调研

合计

2000


(十二)课题预期主要成果

成果形式

最终成果

完成时间

论文

校内外充分融合构建劳动教育模式研究相关论文

20233


(十三)目前课题研究准备情况

1.已完成课题组的组建工作,并且明确分工及职责。

2.已初步完成本课题相关文献的查阅及收集工作。

3.已完成课题申报书的撰写及课题申报工作。


参考文献:

[1]檀传宝.劳动教育的概念理解——如何认识劳动教育概念的基本内涵与基本特征[J].中国教育学刊,2019(2):82-84.

[2]刘文敏等.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劳动教育现状及对策探析[J].作家天地,2020(34):89-90.

[3]周婕,周扬帆.劳动教育的文献研究综述与未来展望[J].经济师,2019(8):267-268.

[4]张成龙等.高职院校实训室劳动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为例[J].江苏农机化,2021(2).

[5]雷世平.“三位一体”劳动教育课程模式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20,41(19).

[6]李民,朱彬彬.实践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模式及实施路径,现代商贸工业,2019(34).

[7]施艳青.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体系构建探索[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6):43-47.








三、课题开题结论(由开题论证专家填写)

填写内容:对开题课题论证意见及建议。










专家签字:


   


四、开题论证专家的基本情况

 

职称、职务

     

研究专长






















五、审核意见

科研处

意见








签名(盖章)

学校

意见






签名(盖章)



领衔人主持省卫健委课题:三全育人”视域下,校内外充分融合劳动教育模式构建研究(2021.9至今)






江苏省卫生健康职业技术教育研究课题合同书




课题编号:WJZ202107


课题名称: 三全育人视域下,校内外充分融合劳动教育模式构建研究---以五年制高职药学专业为例


主持部门: 江苏省卫生健康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



承担单位:开云网页版


地址: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学府路              邮政编码:221116  


项目负责人:宋梅    单位电话: 051682559038     手机:13775980254


电子邮箱:1067279862@qq.com


起止日期:2022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







江苏省卫生健康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制



一、主要研究内容和预期的技术指标:

一)主要研究内容

1.新时代高职劳动教育体系理论研究。

收集、查阅三全育人和劳动教育的一系列研究文献,梳理新时代高职劳动教育的特点,总结“三全育人”视域下新时代高职劳动教育体系理论框架。

2.构建校内实践劳动教育模式。

从劳动文化建设,构建劳动教育必修课、劳动教育渗透思政课程、劳动教育渗透专业课程三类课程相互融合的课程体系及校内实训室劳动教育三个维度研究构建校内实践劳动教育模式。

3.构建校外实践劳动教育模式。

从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社会实践、公益活动四个维度研究构建校外实践劳动教育模式。

4.以评促劳,开发劳动素养评价体系。

研究建立针对性的劳动素养评价体系,以评促劳,形成劳育考核机制,制定奖惩措施,更好地监督和促进劳动培育效果。

二)预期的技术指标

实现各类课程与劳动教育必修课同向同行,让学生在提高职业技能的同时形成个人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刻体悟劳动的价值与意义,制定奖惩措施,更好地监督和促进劳动培育效果。

1.深入挖掘每门课程内含的劳动教育元素,按照课程开设先后顺序,实现劳动教育进课程内容的有效衔接,将课程中蕴含的劳动教育元素有序融入到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中,有计划、有目的、分阶段推进课程劳育,实现各类课程与劳动教育必修课同向同行。

2.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凸显实习实训课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地位,以校内实习实训、工学交替、校外顶岗实习为重点,强化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的培育,并将劳动教育综合评价贯穿于整个实习实训课程中,让学生在提高职业技能的同时形成个人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刻体悟劳动的价值与意义。

3.健全学校的劳动教育管理机制、考核机制,建立针对性的劳动素养评价体系,以评促劳,更好地监督和促进劳动培育效果。

二、合同期内的研究进度计划,分年度达到的目标和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包括时间进度安排、研究地点、规模(参加人数、经费投入),阶段成果,所采取的主要方法和技术路线:

一)研究进度安排

1.准备阶段

组建结构合理的研究队伍,架构本研究基本框架,明确分工,收集、查阅相关三全育人和劳动教育的研究文献,梳理新时代高职劳动教育的特点。

时间:2022年1-2022年4

地点: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

负责人:宋梅

经费投入0.1万元

阶段成果形成新时代高职劳动教育相关论文综述。

2.研究阶段

1)构建校内实践劳动教育模式。

从劳动文化建设,构建劳动教育必修课、劳动教育渗透思政课程、劳动教育渗透专业课程三类课程相互融合的课程体系及校内实训室劳动教育三个维度研究构建校内实践劳动教育模式。

时间:2022年5-2022年11

地点: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

负责人:宋梅、黄培池、鲍群、李智

经费投入0.5万元

阶段成果:校内实践劳动教育模式构建研究报告包含劳动教育必修课、劳动教育渗透思政课程、劳动教育渗透专业课程三类课程相互融合的课程体系构建,形成有效融入劳动教育元素的思政示范课程及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2)构建校外实践劳动教育模式。

从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社会实践、公益活动四个维度研究构建校外实践劳动教育模式。

时间:202212-2023年5

地点:徐州广济医药连锁有限公司等校外实训基地、社区。

负责人:黄培池、张文萍、李智

经费投入0.5万元

阶段成果形成校外实践劳动教育模式构建研究报告。

3以评促劳,开发劳动素养评价体系

研究建立针对性的劳动素养评价体系,以评促劳,形成劳育考核机制,制定奖惩措施,更好地监督和促进劳动培育效果。

时间:2023年6-2023年9

地点: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

负责人:鲍群、宋梅

经费投入0.1万元

阶段成果形成劳动素养评价体系研究报告。

3.总结阶段

总结研究成果,并对本研究进行反思与展望,形成论文并公开发表,完成课题结题报告。

时间:2023年10-202312

地点: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

负责人:宋梅、黄培池、鲍群、李智、张文萍

经费投入0.3万元

阶段成果发表研究论文,形成课题结题报告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收集、查阅相关劳动教育的研究文献,梳理新时代高职劳动教育的特点,总结新时代高职劳动教育体系理论框架,借鉴一些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成功经验,针对存在问题进行研究和改进,寻求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2.调查研究法

针对教师对于劳动教育必修课、劳动教育渗透思政课程、劳动教育渗透专业课程三类课程中劳动元素的理解及渗透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反思改进;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了解劳动教育在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环节的侧重点,反馈劳动教育的成果。

3.行动研究法

劳动教育必修课、劳动教育渗透思政课程、劳动教育渗透专业课程三类课程相互融合的课程体系;规范并细化关于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社会实践、公益活动等一系列校外劳动教育活动的规章制度;建立针对性的劳动素养评价体系,以评促劳,形成劳育考核机制,制定奖惩措施,更好地监督和促进劳动培育效果。

4.归纳总结法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记录,针对收集到的一系列信息进行归纳分析,及时总结各阶段的成果。

三)研究技术路线

三、期达到的技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预期成果:

(一)本研究预期达到的社会效益

1.本课题从校内外充分融合角度,对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模式进行构建研究,将为新一轮五年制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规定“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并开设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专题教育16学时。同时,在其他课程中渗透开展劳动教育,在课外、校外活动中安排劳动实践”理念的具体落实指引方向,为劳动教育必修课和课程劳育理念的课程标准制定提供参考意见。

2.本课题研究开发有效融入劳动教育元素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将在兄弟院校具有一定的推广和示范意义。

(二)本研究预期成果



成果形式

最终成果

预期完成时间

课程体系

劳动教育必修课、劳动教育渗透思政课程、劳动教育渗透专业课程三类课程相互融合的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2022年9月

教学案例

有效融入劳动教育元素的思政示范课程及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2022年11月

研究报告

劳动素养评价体系研究

2023年9月

论文

三全育人视域下,校内外充分融合劳动教育模式构建研究相关论文发表

2023年11月

课题研究总报告

三全育人视域下,校内外充分融合劳动教育模式构建研究总报告

2023年12月


四、项目承担单位和参加单位研究分工情况,请按排列顺序列出(注:“经费分配”是指项目总经费的分配,单位为万元):

单位名称

研究分工

经费分配

主研人员签字

开云网页版(承担单位)

课题的总体设计

课程体系构建

教学案例撰写

课题研究总报告

论文撰写

0.7


开云网页版(承担单位)

校外实践劳动教育模式构建

0.3


开云网页版(承担单位)

劳动素养评价体系开发

0.1


开云网页版(承担单位)

校园劳动文化建设

0.3


开云网页版(承担单位)

校外实践劳动教育模式构建

0.1



五、甲方确认在合同规定的研究期间拨付给乙方研究经费如下:

单位:万元

研究经费总    

       

省行指委拨款

其它部门

拨款

自筹

贷款

其它

1.5

0

0

1.5

0

0








如有其它部门拨款,请在下面按要求说明。

拨款单位名称

拨款总额(万元)

拨款时间

其它说明









六、此项目经费须专款专用,按合同中的预算开支。不得挪用或截留,如发生此类情况,一经查实,甲方有权终止项目,要求乙方全部偿还所拨项目经费。

七、在合同实施过程中,甲方主要负责组织协调解决重大问题。根据合同执行情况,必要时在专家论证的基础上,与协商对合同进行调整。乙方负责组织完成合同所规定的各项研究任务,负责监督检查,保证合同的实施。各方应保证合同中计划经费的投入。

八、在合同实施过程中,如乙方根据研究情况要对合同进行修改,需及时向甲方书面提出,经甲、方组织讨论同意后方有效,并按修改后的合同执行。乙方自行修改无效,并负责赔偿所有损失。

九、合同期满后,由甲方组织专家进行统一结题,未按合同要求完成者,取消日后申请行指委科研项目资格,同时甲方有权追回拨款。

十、验收后的项目,如需进行临床试验的要在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

十一、签约各方对秘密资料负有保密责任,未经甲方批准,不得在公开发表的论文中引用保密数据,试验结果或其它有关资料,也不得泄露给甲、乙方之外的单位和个人。

十二、本合同必须经过课题主持部门(甲方)江苏省卫生健康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课题承担单位(乙方)双方共同签字盖章才有效。

十三、本合同正式文本一式二份,甲、乙方各存一份。

十四、合同各方:

主持部门(甲方):江苏省卫生健康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公章)





负责人(签字):                                      

承担单位(乙方): 开云网页版       (公章)



开户名:开云网页版

开户银行:工商银行泉山支行

帐号:1106021119210007022


负责人(签字):                            2022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