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设课程资源库,提高教学质量
以工作室为依托,《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生物化学》、《微生物学》、《营养与膳食》等课程资源库在开发和建设中,课程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本位,以工作任务为载体,整合教学内容,构建了“理实一体”的课程体系。
2、课程建设项目化,教材成果突出
高度重视加强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研究,开发形成了适应新兴产业、新职业、新岗位的校本课程,吸收课题研究、技能大赛等创新成果开发教材。工作室成员主持编写教材十三五职业教育医药类专业规划教材《疫苗生产技术》已在全省生物制药专业中使用,有效推进课程的综合化、模块化和项目化。
3、开展微课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建设,建设资源成果丰富
团队教师积极开展微课程的设计与教学工作,精心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采用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突出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技能点,提高了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理论与技能的提高。1位老师获得全国食品药品类职业院校微课比赛一等奖,多位老师的微课作品获得省级奖项,并成功申报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