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2019年1月24日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指出:职业院校要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探索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工作室以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为指导,以培养高层次教科研创新团队为目标,以推进教学、科研深度融合、提高教科研水平为重点,在人才培养、课题研究、教科研成果推广、教科研资源整合、团队发展等方面发挥专业引领作用,从而培养出一只理论水平高、科研能力强、教学业务精的创新团队。
1.规划目标
工作室以突出名师培养和打造优秀教师团队为重心,以培养高层次教科研创新团队为目标,以推进教学、科研深度融合、提高教科研水平为重点,在人才培养、课题研究、教科研成果推广、教科研资源整合、团队发展等方面发挥专业引领作用,从而培养出一只理论水平高、科研能力强、教学业务精的创新团队。
工作室建设三年规划目标如下:
(1)人才培养目标:实施“传、帮、带”青蓝工程,制订工作室成员教科研培养方案,指导和帮助工作室成员在工作周期内达到培养目标,工作室成员在成长梯队中相应提升一级,或者成为在某一方面学有专长、术有专攻的优秀教师,培养1-2名学术性专家。
(2)课题研究目标:以工作室领衔人专长为基础,工作室成员集体智慧为依托,针对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重点、国内外生物技术的前沿进行专题研究。工作周期内每个成员至少主持或参与1项课题研究;每个成员至少撰写出1-2篇高水平教科研论文或专著,促进理论建设。
(3)教科研成果推广目标:工作室的教科研成果以论文、专著、讲座、公开课、研讨会、现场指导、观摩考察等形式介绍和推广;注重知识产权保护,科研成果申请专利。
(4)教科研资源整合目标:结合工作室特色,系统建立《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生物化学》、《微生物学》、《营养与膳食》教学资源库,在工作室网站建立专题网页,使之成为成果辐射推广和资源生成整合中心,通过互动交流,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5)团队发展目标:将培养教科研创新型团队作为工作室团队发展目标,营造工作室的教科研创新氛围,在实践融合中教学、科研、创新,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效能,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科研创新团队。
工作室建设有三年规划,与学校事业发展方向吻合;分年度建设目标明确,年度工作有计划、有总结。工作周期内成员个人发展规划,阶段目标明确。
2.制度建设
为确保名师工作室各项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使工作室更好发挥人才在技能攻关、技能传承、技能推广等方面的作用,工作室成员须遵守以下规章制度。
(1)学习制度
①每学期组织学习一次专业相关的前沿知识,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及学术会议,做学习笔记并交流。
②广泛阅读专业论文,每学期至少能围绕一个小专题收集相关文献资料。
(2)研究制度
①参与工作室课题研究。成员也可以针对自己教学或科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难点,自拟课题进行研究,力求创新。
②定期活动制度。每月工作室围绕一个主题集中进行一次研讨活动,总结交流经验,明确下阶段工作目标。
③建立名师工作室网页,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④定期企业学习制度。每学年每位工作室成员定期到企业一个月,学习现代企业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
⑤培养培训教师制度。工作室成员每人至少带一名青年教师为徒,做好青年教师的技能培养工作,使其快速成长、成熟,并积极推广先进经验,发挥工作室的辐射功能。
(3)责任制度
①提高师德修养,模范履行教师职业道德。敬业爱岗,无私奉献,团结协作,积极进取,不断充实自我,为教育教学改革做出贡献。
②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建立规范的工作室成员档案,记录培养过程。
③鼓励个人或合作申报知识产权项目。工作室将引领团队发展,注重成果提炼,形成高质量的物化成果,鼓励个人或合作申报知识产权项目。
④每学年做一次专题讲座。工作室成员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每人每学年承担一次专题讲座,发挥专业引领作用。
(4)奖惩制度
遵守工作纪律,积极参加工作室组织的各种会议、专题报告、教学研讨、课题调研等活动,各项活动要按时签到。对不遵守工作纪律,缺旷较多的成员,无故缺席三次工作室活动的视为自动退出。
3.平台建设
在开云网页版网站(/)首页“名师工作室”栏目下建立了“江苏省职业教育刘晓娟生物技术教科研创新名师工作室”专栏,开设了工作室概况、工作室动态、教研创新、教学资源、社会服务、学术前沿、申报网站、成果展示等栏目,对工作室的各项工作开展情况、所取得的各项成果等内容都进行了详尽的展示,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室的各项日常工作,动态反映建设成果,方便专业交流;网站栏目清晰、内容丰富、成果分享、更新及时。工作室还开通了微信群和QQ群,便于成员沟通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