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08005a 建议课时数:54 学时 学分:3学分
适用专业:药物制剂技术、药学、药物分析、化学制药技术、医药经营管理、护理等医药卫生专业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人体解剖生理
后续课程:药学微生物基础技术、药理学、药物化学等专业课程
一、前言
1.课程的性质
《生物化学》主要是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从分子水平来研究生物体内基本物质的化学组成、理化性质和生命活动中所进行的化学变化的规律及其与生理机能的关系,从而阐明生命现象的本质。该课程是江苏省五年制医药卫生类高等职业院校各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在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素养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与医药卫生专业有关的生物化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2.设计思路
该课程是按照江苏省五年制高职医药卫生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而制定,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根本,充分体现“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用性”。 以培养实用型医药卫生职业人才为目标,所以本课程在内容的选取和编写上遵循“必需”、“够用”的指导原则,淡化学科意识,注重实用性,并通过和后期课程的沟通,精选教学内容,注意联系生产实际和医药卫生相关工作任务。在教学效果评价上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本课程在第2或3学期开设,总课时为54学时,理论教学38学时,实践教学16学时,总计3学分。其课时分配如下:
内 容 |
学 时 |
理论 |
实践 |
合计 |
一 绪论 |
1 |
|
1 |
二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
4 |
2 |
6 |
三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
3 |
4 |
7 |
四 酶 |
3 |
2 |
5 |
五 维生素 |
2 |
0 |
2 |
六 生物氧化 |
2 |
2 |
4 |
七 糖代谢 |
5 |
3 |
8 |
八 脂类代谢 |
5 |
3 |
8 |
九 蛋白质的分解代谢 |
3 |
|
3 |
十 核酸代谢和蛋白质合成 |
6 |
|
6 |
十一 代谢调控总论 |
2 |
|
2 |
机 动 |
2 |
0 |
2 |
合 计 |
38 |
16 |
54 |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从分子水平,掌握蛋白质、酶、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组成、结构特点、理化性质及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熟悉维生素与物质代谢之间的关系。
2.掌握糖、脂类、蛋白质等物质代谢规律及其代谢过程中与生命活动的关系。
3.熟悉遗传学中心法则各环节及其与医学的关系,了解各物质代谢之间的关系。
4.了解生化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医药卫生的关系及在医药卫生领域的应用。
(二)能力目标
1.掌握常用生化实验技能,学会使用常用的生化仪器,具有较强的独立实验操作能力。
2.培养学生认真、勤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扎扎实实学好生化理论基础的能力,培养辨证思维的能力以及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1.通过学习和实践,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理论联系实际、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的良好作风。
2.通过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刻苦勤奋、认真操作、认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结果、独立观察、独立思考的学习态度。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编号 |
学习单元 |
课程内容及要求 |
活动与建议 |
参考课时 |
1 |
绪论 |
正确理解生化概念。 了解该课程要讲解 的内容。了解生物化 学与专业的关系。 |
结合专业及生活实际讲解 |
1 |
2 |
蛋白质的化学 |
掌握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及重要性质。熟悉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了解蛋白质的提取、分离、纯化的原理和方法;了解蛋白质的有关知识在药物生产中的应用。 |
多媒体展示图片增强直观性,教学中可采取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实验采取分组实验法 |
6 |
3 |
核酸化学 |
掌握核酸的组成、结构及重要性质;掌握核酸的提取及制备原理及方法;了解核酸的相关知识在核酸类药物生产中的应用。 |
多媒体展示图片增强直观性,教学中可采取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实验采取分组实验法 |
7 |
4 |
酶 |
掌握酶促反应的特点、酶的化学本质及组成、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及其作用原理。 掌握酶的专一性,学会检查酶的专一性的方法及原理 |
多媒体展示图片增强直观性,教学中可采取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实验采取分组实验法 |
5 |
5 |
维生素 |
掌握水溶性维生素与辅酶的关系。了解维生素的结构、性质及缺乏症 |
结合临床及生活实际 |
2 |
6 |
生物氧化 |
掌握NADH呼吸链和FAD呼吸链的组成及排列顺序。 熟悉ATP的两种生成方式。 |
教学方法可采用启发式讲授法、讨论法、分组实验操作 |
4 |
7 |
糖的代谢 |
掌握糖酵解、有氧氧化的主要途径及其生理意义。熟悉糖的生理功能,血糖的概念来源和去路,了解临床上糖代谢紊乱引起的常见症状及治疗药物。 |
结合专业需要有针对性讲解、教学方法可采用讨论法、演示法及实验法 |
8 |
8 |
脂类代谢 |
掌握脂肪分解代谢过程及生化功用。熟悉酮体的生成及利用特点。了解脂类的储存、动员和运输及脂类代谢的紊乱。 |
结合临床实例讲解,教学中可采用讨论法、调研归纳及实验法等。 |
8 |
9 |
蛋白质的分解代谢 |
掌握体内氨基酸的主要脱氨基方式及NH3 在体内的转化,了解食物蛋白的生化功用。 |
结合临床实例和生活实际讲解。 |
3 |
10 |
核酸代谢和蛋白质合成 |
掌握DNA的复制、转录及蛋白质的合成;了解药物对核酸代谢及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影响 |
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 |
6 |
11 |
代谢和代谢调空总论 |
了解各物质代谢间的相互联系及调控 |
归纳法、分组讨论法 |
2 |
四、实施建议
(一)教材编写建议
依据本课程标准选用或编写教材,编写原则应遵循“够用”、“实用”原则,紧贴医药生产实践。
(二)教学建议
本课程以课堂理论教学和课堂实验教学为主,教学中可采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使抽象的教学内容更加直观,注意理论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活动可以通过讲授、演示、讨论、分组实验等多种形式进行。
(三)评价建议
可通过课堂提问、作业、讨论、讲评、实验操作过程与实验结果、实验报告的书写、小论文、平时测验等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和态度进行综合考核,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设
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开发多媒体课件,建立多媒体教学平台。
五、其它说明
本课程标准使用化学制药、药物制剂、药学、药物分析等医药卫生类专业,在执行时可根据专业要求及本校教学要求等对教学内容作相应调整和增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