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4
2017年江苏高校“青蓝工程”培养对象
目 标 责 任 书
培养对象姓名: 刘晓娟
培养对象类别: A.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培 养 期 限: 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
工 作 单 位: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徐州医药分院
填 表 日 期: 2017年6月28日
江 苏 省 教 育 厅 制
2017年6月
填 写 说 明
1.《目标责任书》由培养对象所在学校负责填写。填写前,须与培养对象和所在院系共同协商。
2.填写《目标责任书》要认真负责,实事求是,表达明确。
3.《目标责任书》有关栏目如不够填写,可自行加页,加页需紧附该栏目之后。
4.《目标责任书》一式三份,培养对象本人、所在院系、学校人事部门各存一份。
一、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简况
姓 名 |
刘晓娟 |
性别 |
女 |
出生 年月 |
1982年 7月 |
专业技术职务 |
副教授 |
所在院系、部门 |
徐州医药分院制药工程系 |
最高学位 |
工学博士 |
联系 电话 |
13814420685 |
所在学科、专业 |
应用化学、 天然药物提取与分离 |
是否国家、省部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优势学科等。 |
是 |
是否博、 硕士点 |
否 |
|
|
|
|
|
|
|
|
|
|
|
优秀教学团队简况
团队名称 |
|
依托的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四大专项” 的名称 |
|
团队 构成情况(含带头人) |
姓名 |
性别 |
出生 年月 |
专业技术职务 |
最高学位 |
从事专业及或研究方向 |
在团队中 的作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培养对象工作计划
1.培养期内教学工作计划(优秀教学团队在备注栏里填授课教师姓名)
拟讲授课程 |
课程名称 |
课程性质 |
计划授课时间 |
授课对象 |
学时数 |
备 注 |
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
专业课 |
2017.9-2018.1 2018.9-2019.1 2019.9-2020.1 |
专科生 |
324 |
|
生物工程与生物制药概论 |
专业课 |
2018.3-2018.7 2019.3-2019.7 2020.3-2020.6 |
专科生 |
228 |
|
药学信息检索与应用 |
专业课 |
2018.3-2018.7 2019.3-2019.7 2020.3-2020.6 |
专科生 |
114 |
|
|
|
|
|
|
|
|
|
|
|
|
|
教学改革、课程和教材建设预期成果 |
2017年主持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课题《医药类高职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实践研究-以药品生产技术专业学生为例》,课题编号:XHXS2017120,研究时间从2017年5月到2018年10月。研究旨在将“工匠精神”的培育融入到我校学生的培养工作中,同时通过技能训练、社团活动等渠道并举的途径,培育我校学生的“工匠精神”,使学生的职业素养得到提升。 预期研究成果有: 1、以调研、问卷、面谈等形式,同时查阅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探索我校五年制药品生产技术专业课程、技能训练、社团活动以及学生日常行为管理现状,于2017年10月完成。 2、根据调研报告确定我校五年制药品生产技术专业学生培育工匠精神的实施性初稿,并运用到实际教学和管理中,通过1-2个学期的实践后,对方案进行修订,形成实施稿,于2018年8月完成。 3、公开发表1-2篇工匠精神培育方面的论文。 |
|
|
|
|
|
|
|
|
|
注:“课程性质”指专业课、基础课、必修课、选修课等。“授课对象”指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专科生。
2.培养期内研究工作计划
拟 开 展 的 主 要 研 究 工 作 |
第一年: 1、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明确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并学习相关理论,为下一步实际操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皂角刺总黄酮。以皂角刺为原料,以皂角刺中总黄酮提取率为考察指标进行单因素影响试验,分别考察压力、温度、提取时间、夹带剂等影响因素对总黄酮萃取率的影响。 3、确定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皂角刺总黄酮的最佳工艺,并申请发明专利,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临界萃取皂角刺中总黄酮的工艺。 |
第二年: 1、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定量测定皂角刺中的总黄酮,对测定条件的进行选择,测定吸光度计算其含量,并对萃取后的总黄酮进行定量测定。 2、学习动力学模型拟合中需要用到的Design-Expert软件。 3、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皂角刺总黄酮响应面法模型的建立,终可以确定超临界流体萃取皂角刺总黄酮影响因素的范围后,在单因素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Design-Expert软件建立动力学模型。 4、撰写相关高水平论文1-2篇。 |
第三年: 1、软件拟合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皂角刺中总黄酮的模型。 2、显著性验证。利用建立的动力学模型对萃取工艺进行拟合后,进行显著性验证,结果可以检验测定方法的可行性和模型建立是否准确。 3、前期申请的发明专利公开后,针对审查员提出的疑问进行答辩,争取早日授权。 4、撰写并发表相关高水平论文1-2篇。 |
预 期 研 究 成 果 |
包括计划出版的专著、论文和专利,科研成果服务教学改革或预计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等,分年度填写。 研究以主产于江苏的中药皂角刺作为研究对象,以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为关键技术提取皂角刺中的总黄酮,运用软件建立动力学模型对萃取工艺进行拟合优化并通过实验显著性验证,从而建立一个安全、简捷、高效的提取皂角刺总黄酮的新型洁净工艺,为皂角刺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研究预期成果如下: 第一年:确定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皂角刺总黄酮的最佳工艺,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临界萃取皂角刺中总黄酮的工艺,并申请发明专利一项。 第二年: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皂角刺总黄酮响应面法模型的建立,终可以确定超临界流体萃取皂角刺总黄酮影响因素的范围后,根据此项研究成果撰写并发表相关高水平论文1-2篇。 第三年:利用建立的动力学模型对萃取工艺进行拟合后,进行显著性验证,结果可以检验测定方法的可行性和模型建立是否准确,根据此项研究成果撰写并发表相关高水平论文1-2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