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工作室申报材料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开云网页版四年制中职护理专业必修的专业平台课程,与其它基础医学课程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是现代护理医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在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素养的基础上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并能运用生化知识解释护理岗位中的现象,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注重健康、珍爱生命、关爱患者等良好的职业素质。

二、学时与学分

36学时,2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

围绕中职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制定,结合后续课程和岗位实际工作对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合理取舍和整合了部分教学内容,同时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确定教学的重难点。课前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和网络教学平台将有关的教学任务和教学资源推送给学生,让学生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线上学习,同时也可以和老师互动交流,课上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任务驱动式病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和学生主动性,重视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培养,提高教学质量。

本课程主要内容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三大部分共9个单元,根据教学计划安排本课程在第二学期开课,共计36学时,2个学分,其中理论30学时,实验6学 时。

四、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从分子水平说出人体物质的主要组成,蛋白质、酶和核酸的分子结构特点与功能,中心法则的概念。

2.能知道糖、脂类、蛋白质等物质代谢与生命活动的关系,并能解释出三大物质代谢变化与疾病的关系

3.熟知遗传信息的主要传递过程、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二)技能目标

1.能说出蛋白质与核酸的结构与功能、中心法则的概念。

2.能解释糖、脂类、氨基酸三大物质代谢变化及与疾病的关系。

3.能够利用生化基本理论解释护理岗位中的现象。

4.能学会利用快速血糖仪测定血糖。

(三)情感目标

1.注重职业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关爱病人、珍爱生命的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医德医风。

2.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与人沟通、团队合作的能力。

五、课程内容与要求

教学模块

教学单元

教学内容及要求

参考

学时

绪论

绪论绪生物化学概述

1.正确理解生化概念。

2.说出生化研究的主要内容。

3.简述生化与护理专业的关系。

4.了解生化发展史。

1

人体物

质的结

构与功


蛋白质的结

构与功能

1.能知道蛋白质的组成、各级结构特点及重要性质。

2.能理解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并解释蛋白质分子结构异常导致的疾病。

3.学会常见蛋白质的分离提取方法,并能知道在临床应用。

4

核酸的结构与

功能

1.能准确说出核酸的分类、功能及化学组成。

2.能说出DNA二级结构的主要特点及重要性质;三种RNA的结构特点与功能。

3.熟悉核酸的理化性质

4.了解核酸分子杂交机理及应用。

4

1.能准确说出酶的特点、组成结构及影响因素。

2.能根据酶的结构与功能,解释酶原的激活及酶原异常激活导致的疾病等。

3.熟悉维生素的种类及维生素与辅酶的关系。

4.学会检查酶的专一性的方法、了解影响酶促反应因素。

4

人体内

主要物

质的代



生物氧化

1.能解释生物氧化、呼吸链、氧化磷酸化的概念。

2.能熟知呼吸链的组成、排列顺序及作用。

3.能根据氧化磷酸化生成ATP的方式及影响因素解释CO、氰化物中毒及减肥药的机理。

2

糖的代谢

1.能知道糖的三大分解代谢的特点及其生理意义。

2.能知道糖原合成与分解、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3.能熟悉糖酵解和有氧氧化的大致过程及导致机体产生大量乳酸的生理和病理因素。

4.熟悉临床上糖代谢紊乱引起的常见症状及治疗药物。

5.能够熟练运用快速血糖仪测定血糖浓度,并能正确分析实验结论。

6


脂类代谢

1.能叙述脂肪分解代谢的主要过程并计算ATP的生成。

2.能说出血脂的组成、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组成及功能。

3.能熟悉脂肪的合成,能说出营养过剩或不足时机体机体变胖或变瘦的原因。

4.熟悉酮体的生成及利用特点,并解释酮症酸中毒的机理。

5.了解胆固醇和磷脂代谢,能理解其在血浆脂蛋白的作用。

6.了解脂类的储存、动员和运输及脂类代谢的紊乱。

5

蛋白质的分解

代谢

1.能知道体内氨基酸的主要脱氨基方式及NH3 在体内的来源、转化和去路。

2.能熟悉食物蛋白的生化功用,能根据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评定混合氨基酸输液应用于术后病人的原因。

3.熟悉高血氨导致肝昏迷的发病机理。

4.了解苯丙酮尿症、白化病和尿黑酸尿症产生的原因。

2

遗传信

息的传

递与表

遗传信息的传

递与表达


1.能解释DNA的复制、转录及翻译的概念及特点。

2.能熟悉核苷酸代谢过程,能解释痛风产生的原因及临床用药的作用机理。

3.熟悉中心法则的过程及抗生素、干扰素等临床用药的作用机理。

4.了解药物对核酸代谢及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影响。

6

六、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充分开发网络教学资源,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

《生物化学》课程是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现象,抽象难懂,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很难让学生清楚生化的基本理论知识,教师可以构建网络平台下的教学资源库,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课件、动画、图片及习题等资源上传到网络平台上,同时建立教学互动平台指导学生自我学习、自主讨论,在线答疑等。这样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优质的学习素材,而且拓宽了教学空间,增加了时间,同时学生还可以随时随地进入平台学习、交流、完成作业、复习课程内容,实现轻松愉快地学习,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

2.营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

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临床病例采用任务导向式的临床病例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探究式教学等灵活多变的多种教学方法,以启发学生思路,实施互动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3.渗透德育教育,注重学生职业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任课教师要注重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将有关专业知识的社会热点与生化基本理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的人文内涵,让学生在学习基本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评价建议

《生物化学》课程是护理专业的考查课程,其评价应根据课程标准对学生知识、能力及素质的要求,制定该课程的评价方式采用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重在过程考核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过程考核主要考核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表现、课中的学习态度、参与度、课后的习题完成情况及灵活运用生化知识解释临床现象的能力;实验操作考核包括实践动手、沟通及团队合作能力、实验报告书写情况等方面。期末考核包括理论考核和实验考核,其中理论考核主要反映学生知识目标掌握程度,实验考核主要反映学生实际操作、沟通协调,团队合作能力。

对于过程性考核教师可以借助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进行过程评价,同时还可以了解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有依据地给出学生平时成绩。学生也可以与教师实时沟通,对教师的教学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教材编写和选用建议

依据本课程标准选用或编写教材,在教材编写过程中要突出能力目标和学生为主体,要充分体现“实际”、“ 实用”原则,紧贴临床实际。

教材内容的选取上按照中专护理培养方案要求,以本课程标准内容为要求,结合后续课程和岗位实际工作对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合理取舍和整合生物化学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的重难点。教材内容的编排上根据教与学的规律,立足于护理专业和护生的年龄特征及认知特点,采取“基于教学过程,遵循职业导向,创设情景项目”的教学思想,既强调知识的重要性,又突出专业实践应用的特点,力求教材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简明扼要。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建议

由于《生物化学》课程特点和学时的限制,如何将《生物化学》课程的内容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需要师生共同努力积极开发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将生化课程涉及到的课程资源、教学素材资源、教师优秀成果、学生优秀作品、教学评价等内容有机整合成为开放立体多元动态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老师指导学生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做好课前知识的任务导读,课中的学习过程评价和课后的学习和教学评价等。

(五)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建立标准化的实验室和完备的实训设备和仪器,充分满足课程实验教学的需要,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重要保证。

七、编制说明

(一)本课程标准依据“开云网页版四年制中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编制,适用于四年制中职护理专业学生。

(二)课程标准开发团队的主要组成名单:

姜秀英 开云网页版护理系  15952269069

姚萍 开云网页版护理系

李亚君 开云网页版护理系

张新蕊 开云网页版护理系

郭庆宇  开云网页版护理系

参考文献

[1]陈少华.生物化学[M]. 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2014.

[2]黄纯.生物化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