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的性质
《健康评估》是四年制中职护理专业的必修主干课程,是研究评估个体、家庭或社区对现存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或生命过程的反应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学科,是护理评估的方法学。
《健康评估》是护理程序中的首要环节。健康评估能力是护理人员的关键技术能力,是实施整体护理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护生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从人的生理、心理、精神、社会、文化等方面收集资料,结合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的结果,对评估对象的健康问题的反应作出护理诊断。《健康评估》课程是四年制中职护理专业重要的临床专业课程。
二、学时与学分
72学时,4学分
三、设计思路
本课程体现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培养护生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兼顾中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护理技能学习和职业精神培养。
1.依据“开云网页版四年制中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围绕健康评估等工作岗位要求,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确定课程目标。
2.根据“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岗位需求,依据课程目标和护理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结合国家护理执业资格考试要求以及健康评估岗位工作任务,确定本课程教学内容。
3.以护理评估工作为主线,设置学习模块,遵循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按照整体护理程序流程,设计首要环节护理评估教学单元,把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养融入教学活动。
四、课程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1.运用健康评估的方法和技巧,对服务对象进行正确的健康史采集和护理评估。
2.将收集的评估资料按要求正确记录为护理病史。
3.对评估对象进行检查前指导;正确收集常用实验室检查的标本;阅读常见实验室检查及其他器械检查的报告,初步判断病情的严重性。
4.将收集到的各种资料归纳、分析,提出护理诊断。
(二)技能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学会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手法。
2.学生能够学会病情的观察。
3.学生能够学会针对各项辅助检查的术前准备、术后护理。
4.学生能够学会各项常用实验室检查标本采集方法、临床意义的判断。
5.学生能够表现出主动学习、勤学苦练、团结协作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认真细致的科学作风,尊重、关爱病人的良好品德,热爱护理专业,具有稳定的职业情感和态度。
(三)素质教学目标
1.《健康评估》课程中培养护生的职业情感,树立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尊重病人、关爱病人的强烈意识。如在交谈、护理评估等过程中,教师应言传身教,使学生认真体会护士的角色,增强对护理职业的热爱,树立关爱病人的意识,将关爱病人的意识逐渐转化为一种职业习惯。
2.《健康评估》的学习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的积累,还要注重学习过程和技能,更要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不仅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其过程中的努力。注意评价手段的多样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通过《健康评估》课程中各模块的学习,达到该课程的国家护士职业资格考试的要求并能胜任临床护理评估工作。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教学模块 |
教学单元 |
教学内容及要求 |
参考 课时 |
护理基本知识 |
概述 |
1.掌握护理程序组成,症状和体征的定义; 2.熟悉健康评估概念、健康评估的内容; 3.了解健康评估学习方法。 |
6 |
护理诊断 |
1.掌握护理诊断概念和护理记录单书写方法; 2.熟悉常用护理诊断名称。 |
护理记录 |
1.掌握健康评估记录书写的格式及内容; 2.了解健康评估记录的重要意义及基本要求。 |
健康资料 采集
|
健康资料 |
1.掌握主观资料和客观资料的概念; 2.熟悉健康资料的主要来源和次要来源; 3.了解各类型资料之间的关系。 |
4 |
健康资料收集方法 |
1.掌握健康资料的常用收集方法; 2.熟悉交谈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了解功能型健康型态的交谈语言,健康史采集的常见错误。 |
常见症状 评估 |
发热 |
1.掌握发热的概念,发热的程度、热型及临床意义; 2.熟悉发热的常见病因及相关护理诊断问题; 3.了解发热的发病机制、病程及临床过程。 |
14 |
疼痛 |
1.掌握疼痛的临床特点及伴随症状; 2.熟悉疼痛的常见病因及相关护理断; 3.了解疼痛的发病机制。 |
水肿 |
1.掌握水肿定义及临床表现; 2.熟悉水肿常见病因、特点及相关护理诊断; 3.了解水肿的产生机制。 |
咳嗽与咳痰 |
1.掌握痰液性状及临床意义; 2.熟悉咳嗽咳痰的病因及性质; 3.了解咳嗽咳痰的产生机制。 |
咯血 |
1.掌握咯血的病因、咯血量及临床意义; 2.熟悉咯血的概念及相关护理诊断; 3.了解咯血的发病机制。 |
发绀 |
1.掌握发绀的概念及临床表现; 2.熟悉发绀的病因及相关护理诊断问题; 3.了解发绀的发病机制。 |
呼吸困难 |
1.掌握呼吸困难的分类及临床表现; 2.熟悉呼吸困难病因及相关护理诊断; 3.了解呼吸困难的产生机制。 |
心悸 |
1.掌握心悸的概念及临床表现; 2.熟悉心悸常见病因及相关护理诊断问题; 3.了解心悸的产生机制。 |
恶心呕吐 |
1.掌握恶心呕吐的概念及临床表现; 2.熟悉恶心呕吐的常见病因及相关护理诊断问题; 3.了解恶心呕吐的产生机制。 |
呕血黑便 |
1.掌握呕血与黑便的概念及临床表现; 2.熟悉呕血与黑便的病因及相关护理诊断/问题; 3.了解呕血与黑便的发病机制。 |
便血 |
1.掌握便血的概念及临床表现; 2.熟悉便血的病因及相关护理诊断/问题; 3.了解便血的发病机制。 |
腹泻 |
1.掌握腹泻的概念及临床表现; 2.熟悉腹泻的病因及相关护理诊断/问题; 3.了解腹泻的发病机制。 |
便秘 |
1.掌握便秘的概念及临床表现; 2.熟悉便秘的病因及相关护理诊断/问题; 3.了解便秘的发病机制。 |
黄疸 |
1.掌握黄疸的的概念、三种类型及临床表现; 2.熟悉黄疸的病因及相关护理诊断/问题; 3.了解黄疸的发病机制。 |
排尿异常 |
1.掌握排尿异常的相关概念及临床表现; 2.熟悉各种排尿异常的病因及相关护理诊断/问 题; 3.了解排尿异常的发病机制。 |
意识障碍 |
1.掌握意识障碍的概念及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的临 床表现; 2.熟悉意识障碍的病因及相关护理诊断/问题; 3.了解意识障碍的发病机制。 |
躯体评估 |
身体评估基本方法 |
1.掌握身体评估的基本方法及临床适用范围、触诊的分类、叩诊音的分类及临床意义; 2.熟悉各种身体评估方法的概念;常见异常气味的临床意义; 3.了解身体评估的注意事项及评估前准备内容。 |
38 |
全身状态评估 |
1.掌握全身状态、生命体征评估内容; 2.熟悉常见异常面容、体位和步态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3.了解性别、年龄、发育、体型、营养状态正常和异常表现和临床意义。 |
皮肤评估 |
1.掌握皮肤评估的内容项目,异常表现和临床意义; 2.熟悉皮肤的结构组成和生理作用。 |
淋巴结评估 |
1.掌握淋巴结评估的方法,浅表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 2.熟悉淋巴结评估顺序; 3.了解全身浅表淋巴结的分布。 |
头面部评估 |
1.掌握眼睑、巩膜、瞳孔、眼球、舌、咽与扁桃体、口腔气味的评估方法、异常表现及临床意义; 2.熟悉头颅、耳、鼻异常表现及临床意义; 3.了解头部其他评估内容的异常表现及临床意义。 |
颈部评估 |
1.掌握颈静脉怒张、甲状腺肿大的临床意义; 2.熟悉气管移位的临床意义; 3.了解颈部外形与分区、姿势与运动,颈动脉搏动的临床意义。 |
胸壁乳房评估 |
1.掌握胸廓、乳房的正常、异常表现及临床意义; 2.熟悉胸壁异常表现及临床意义; 3.了解胸廓的体表标志。 |
肺脏评估 |
1.掌握肺和胸膜评估的内容、正常表现及异常表现的临床意义; 2.熟悉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阳性体征; 3.了解语音震颤、胸膜摩擦感、呼吸音、啰音、胸膜摩擦音的产生机制。 |
心脏评估 |
1.掌握心脏评估的内容、正常表现及常见异常表现的临床意义; 2.熟悉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阳性体征; 3.了解心脏杂音的产生机制;奔马律、开瓣音、心包叩击音的听诊特点及临床意义。 |
血管评估 |
1.掌握脉搏常见异常波形特点及临床意义,血压正常值及高血压分级标准,周围血管征特点及临床意义; 2.熟悉脉搏评估的内容,血压变动的临床意义; 3.了解血管杂音的临床意义。 |
腹部评估 |
1.掌握腹壁、腹腔和腹腔内脏器的正常、异常表现及临床意义; 2.熟悉腹部评估常用方法及临床意义; 3.了解腹部的体表标志及分区。 |
肛门直肠评估 |
1.掌握肛门和直肠评估的体位要求,视诊的内容以及触诊的方法; 2.熟悉肛门与直肠评估中常见异常表现的临床意义; 3.了解男性生殖器评估常见异常的临床意义。 |
|
脊柱四肢评估 |
1.掌握脊柱的评估方法及评估内容; 2.熟悉四肢的常见形态异常; 3.了解脊柱与四肢评估中常见异常表现的临床意义。 |
神经评估 |
1.掌握神经系统评估方法、正常表现、主要阳性体征及临床意义; 2.熟悉神经系统评估的基本概念; 3.了解自主神经功能评估的方法和临床意义。 |
心理社会 评估
|
心理评估 |
1.掌握心理评估的主要内容; 2.熟悉自我概念、认知、情绪和情感、个性、压力和压力应对的基础知识; 3.了解心理评估的目的。 |
2 |
社会评估 |
1.掌握社会评估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2.熟悉社会评估的目的; 3.了解家庭、文化、环境、角色和角色适应评估的基础知识。 |
心电图检查
|
心电图基本知识 |
1.掌握心电图机各导联连接方法,心电图机的操作使用方法; 2.熟悉 心电图机各种机型,心电图导联轴的概念; 3.了解心电图机工作原理。 |
4 |
正常心电图 |
1.掌握心电图各波段形态、正常值; 2.熟悉心电图各波段值变化的临床意义。 |
心电图分析 |
1.掌握心电图阅读及分析方法; 2.熟悉心电图检查临床应用价值。 |
异常心电图 |
1.掌握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室性期前收缩、心房颤动、心室颤动、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特征; 2.熟悉窦性心律失常、房性和交界性期前收缩、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和心室扑动的心电图特征; 3.了解心房、心室肥大心电图特征,电解质紊乱和药物对心电图的影响。 |
实验室检查 |
常见实验室检查项目及意义 |
1.了解各标本采集的方法; 2.熟悉血液、尿液、粪便检查、肝功、肾功、血糖、淀粉酶的临床意义。 |
2 |
影像学检查 |
影像学基础及读取 |
1.了解X线的特性和普通X线成像原理。说出常用X线检查方法(普通检查、特殊检查、造影检查)。了解数字X线检查。了解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叙述X线检查的临床应用和护理; 2.了解CT成像的基本原理和CT检查方法。了解CT检查的临床应用和护理; 3.了解MRI检查的基本原理。了解MRI检查的临床应用和护理; 4.了解超声检查的基本原理、常用方法及临床应用;掌握超声检查的护理; 5.了解核医学显像的原理和特点;了解核医学检查的种类、临床应用和护理。 |
2 |
六、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教学内容选择时,充分体现以人的健康需求为导向,以“必需、够用”为原则。从培养护生健康评估实际应用能力为出发,力求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现代护理要求健康评估应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因此应紧紧围绕五方面的要求合理选择内容。教学内容应渗透人文关怀,将尊重、关爱病人的意识与各种操作有机结合,逐渐成为一种职业习惯。
2.改善教与学的方法,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应用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如倡导混合式学习、研究性学习、有效学习等,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倡充分运用教学资源,采用讲授、案例讨论、演示、实验、多媒体、电子模拟病人、临床参观或见习、自学和辅导等方式,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倡导同学之间交流、沟通、互相协作的学习风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有效沟通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以能力为本位,通过演示、模仿、练习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经过严格训练,掌握规范的动作要领和操作流程。
(二)评价建议
1.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效果。过程性考核的权重为60%,终结性考核的权重40%,在期末时采用理论考试进行评价。
2.考核要点
按照本课程要求的学习目标进行考核,重点考查学生的对健康评估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分析和应用能力。
过程性考核:50%
⑴出勤:5%,旷课一次扣2分,迟到、早退一次扣1分,事假一次扣0.5分,旷课三次取消出勤成绩。
⑵提问:5%,采取单独提问、小组讨论个别发言的形式,根据回答问题的情况及小组讨论效果给予个人及小组成员成绩。
⑶学习态度:5%,课堂听讲状态与实验课操作情况,理论课堂听讲认真、思维活跃、与教师有较好的互动。
⑷作业:5%,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
⑸实验考核:30%(在线学习15%+实验考核15%)
(6)期中考核:10%
(7)终结性考核:40%
期末统一考核,闭卷考试,从题库中抽题。
(三)教材选用与编写建议
为配合执业护士资格考试教材内容,教材选用王凤丽老师主编的《健康评估》教材。因教材受限,实验部分没有详细描述身体评估的具体方法,为此拟编写一本《健康评估》实验指导,指导思想学生便于操作、实用。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建议
1.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和信息化技术,同时要加强专业交流和企业实践,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理念。
2.积极开发和运用多媒体课件、微课、视频等信息化课程资源。有条件引进仿真模拟人开展仿真教学和考核,贴近岗位实际,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3.发挥医院环境、病案资源、护理查房现场的教学作用,通过参观、临床见习,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
4.教学中善于发现生成性资源,积累完善,丰富教学资源。
七、编制说明
(一)本课程标准依据“开云网页版四年制中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编制,适用于四年制中职护理专业学生。
(二)课程标准开发团队的主要组成名单:
王凤丽 开云网页版护理系 15996889100
吴 宏 开云网页版护理系
马 帅 开云网页版护理系
参考文献
[1]蔡小红.健康评估[M].南京:凤凰传媒出版社,2010
[2]马宏伟.健康评估[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3]陈文彬,潘祥林.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4]吕探云.健康评估.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