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护理 专业代码:620201
二、入学要求
初中阶段教育应届毕业生
三、修业年限
五年
四、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代码) |
所属专业类(代码) |
对应 行业 (代码) |
主要职业类别 (代码) |
主要岗位群或技术领域举例 |
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举例 |
医药卫生大类(62) |
护理类 (6202)
|
卫生 (84) |
内科护士(2-05-08-01) 儿科护士(2-05-08-02) 急诊护士(2-05-08-03) 外科护士(2-05-08-04) 社区护士(2-05-08-05) 口腔科护士(2-05-08-07) 妇产科护士(2-05-08-08) 中医护士(2-05-08-09) |
临床护理 社区护理 健康保健 |
护士执业资格 母婴护理职业技能等级 (中级) |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掌握护理专业对应职业岗位必备的知识与技能,能胜任临床护理、急救护理、老年护理和健康保健等工作,具备职业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卫生专业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1.综合素质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
(2)具有社会责任感,履行公民义务,行使公民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和良好的道德品质,遵法守纪、履行公民道德规范和中职生行为规范。
(3)具有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学习能力,为专业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尊重生命,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具有健康的体魄。
(5)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1~2项艺术爱好。
(6)具有积极劳动态度和良好劳动习惯,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职业行为,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7)具有正确职业理想、科学职业观念和一定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职业岗位变化。
(8)具有良好的社会参与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热心公益、志愿服务,具有奉献精神。
(9)具备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创新思维。
2.知识
(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2)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等知识。
(3)掌握护理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一-定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
(4)掌握生命各阶段各系统常见疾病的概念、病因、发病机理、健康史、身心状况、辅助检查、治疗原则、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护理评价相关知识。
(5)掌握生命各阶段各系统常见疾病的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及职业防护相关知识。
(6)熟悉社区传染病防治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知识。
(7)了解中医、康复及精神科等专科护理知识。
3.能力
(1) 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 能够规范地开展急危重症的抢救配合,具有一定的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护能力。
(4) 能够独立进行常见疾病的健康教育和卫生保健指导。
(5) 具有完整记录护理过程的能力。
(6) 会正确使用和维护常用仪器设备。
(7) 具有--定的信息技术应用和维护能力。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一)课程设置
1.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
(1)公共基础课程
根据党和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将思想政治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育、创业与就业教育、形势与政策、护理美德、护理伦理等列入公共基础必修课;并将历史、语文、数学、英语、信息技术、艺术、化学、物理等列入必修课或选修课。
(2)专业课程
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并涵盖有关实践性教学环节。各类课程包括以下主要教学内容:
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原生物与免疫、人体病病理基础、用药护理等
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基础护理技术、健康评估、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护理专业实务、护理实践能力等。
专业拓展课程:主要包括二类,一类是专科护理类,如:社区护理、中医护理、精神科护理等课程;二是素质提升类,如:护理美德、护理伦理与护理礼仪等课程。
2.本专业课程框架及主要课程设置如下:
公共基础课 |
思想政治课 |
必修课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创业与就业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势与政策。 |
文化课 |
必修课 |
语文、数学、英语、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艺术、历史。 |
限选课 |
化学、物理 |
专业课 |
专业基础课程 |
解剖学、生物学基础、生理学、生物化学、病原生物与免疫、人体病理基础、用药护理。 |
专业核心课程 |
基础护理技术、健康评估、内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护理专业实务、护理实践能力。 |
专业拓展课程 |
一是专科护理类的拓展:中医护理、精神病护理、社区护理。 二是素质提升类的拓展:护理美德、护理伦理、护理礼仪。 |
专业技能实训项目 |
护理综合实训。 |
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 |
顶岗实习,毕业论文。 |
其它教育类活动 |
军训及入学教育(包括专业认知)。 |
3.专业核心课程和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序号 |
专业核心课程 |
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
1 |
健康评估 |
1.能说出健康资料的类型,辨别主客观资料,说出其来源;叙述症状、体征的概念; 2.掌握健康资料收集的方法; 3.叙述体格检查的概念,掌握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掌握常见异常症状与体征的临床意义; 4.了解辅助检查的项目及对护理工作的意义; 5.掌握临床常用血生化检验标本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 6.正确进行心电图描记,心电图测量;说出心电图各波的名称和临床意义;了解阅读分析方法和常见异常心电图的特征; 7.了解影像学检查的方法、适用范围及临床意义 |
2 |
基础护理技术 |
1.掌握护理的基本概念与理论,确立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念; 2.能够运用护理程序满足护理对象生理、心理、治疗的需要; 3.能综合运用护理知识开展生活护理、治疗护理、急救护理和相关护理文件书写等各项基础护理工作和技能操作、护患沟通、评价,密切观察病情; 4.树立关爱生命,关注健康,乐于奉献的思想理念; 5.通过实践操作,培养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慎独工作态度,养成正确的护理行为意识; 6.培养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团队合作精神。 |
3 |
妇产科护理 |
1.掌握母婴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熟悉妊娠各期的诊断、护理以及正常分娩的临床经过; 3.掌握常见异常妊娠及妊娠合并症、常见异常分娩及分娩期并发症及异常产褥期的防治及护理措施; 4.有对产科危重症病人进行初步应急处理和配合医生抢救的能力; 5.能正确进行产科主要护理技术操作,具有配合医生进行常见产科手术的能力; 6.具有向个体、家庭、社区开展妊娠保健服务和开展计划生育咨询服务的能力 |
4 |
儿科护理 |
1.掌握儿童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2.掌握儿童常见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能够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 3.运用儿童护理知识开展健康指导、卫生咨询、儿童常见疾病预防; 4.工作中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 |
5 |
内科护理学 |
1.了解内科护理的基本任务、特点、要求及内容; 2.掌握成人常见内科疾病的基本理论、知识,技能。包括疾病概念、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原则、护理措施; 3.运用护理程序正确实施常见内科疾病成人患者的整体护理,有效实施健康教育。 |
6 |
外科护理学 |
1.了解外科护理的基本任务、特点、要求及内容; 2.掌握成人常见外科疾病的基本理论、知识、技能,包括疾病概念、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原则、护理措施; 3.运用护理程序正确实施常见外科疾病成人患者的整体护理,有效实施健康教育。 |
4.实践性教学安排
主要包括实训、实习、毕业设计和教学见习等。实训可在校内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等完成;实训实习既是实践性教学,也是专业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应注重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应严格执行《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加强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工作的意见》《开云网页版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实施细则》要求。
实践性教学项目主要包括:教学实践与见习、护理综合实训等
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实验、实训、实习、毕业设计、社会实践等。实验、实训可以在校内实验室、校外实训基地、附属医院或相关协作医院等完成;教学见习、跟岗实习或顶岗实习主要在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完成,见习、实习的科室主要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门急诊、重症监护室、手术室、社区、特色科室等;社会实践由学校组织,可在医院、社区及其他校外场所完成。实践性教学鼓励应用标准化病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应严格执行(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和《高等职业学校普通护理专业顶岗实习标准》。
5.相关要求
学校应统筹安排各类课程设置,注重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应结合实际,开设安全教有、社会责任,绿色环保、管理等方面的选修课程、 拓展课程或专题讲座(活动).并将有关内容险人专业课程教学:将创新创业教育险人专业课程教学和相关实践性教学:白主开设其他特色课程:组织开展德有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和其他实践活动。
(二)学时安排及学分分配
本方案的总学时为5298,其中公共基础课为1813学时,占34.2%;专业课2875学时,占54.3%;选修课550学时,占10.4%;其他类教育活动60学时,占1.1%。
总学分305学分;其中课程教学按照每学期16~18学时1学分计算;专业实训项目课程按照每周2学分计算;顶岗实习按照每周1.5学分计算,军训、入学教育等教学活动按照1周1学分计算。顶岗实习累计时间为11个月。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教学时间按周分配表)
学 期 |
学期 周数 |
理论教学 |
实 践 教 学 |
入学教育 与 军训 |
劳动/机 动 周 |
授课 周数 |
考试周数 |
技能训练 |
课程设计 大型作业 毕业设计 |
企业见习 顶岗实习 |
内容 |
周数 |
内容 |
周数 |
内容 |
周数 |
周数 |
一 |
20 |
16 |
1 |
|
|
|
|
|
|
2 |
1 |
二 |
20 |
18 |
1 |
|
|
|
|
社会实践 |
1* |
|
1 |
三 |
20 |
18 |
1 |
|
|
|
|
社会实践 |
1* |
|
1 |
四 |
20 |
17 |
1 |
|
|
|
|
基础护理技术集中见习 |
1 |
|
1 |
五 |
20 |
17 |
1 |
|
|
|
|
基础护理技术集中见习 |
1 |
|
1 |
六 |
20 |
17 |
1 |
|
|
|
|
专科护理集中见习 |
1 |
|
1 |
七 |
20 |
17 |
1 |
|
|
|
|
专科护理集中见习 见习 |
1 |
|
1 |
八 |
20 |
18 |
0 |
|
|
|
|
顶岗 实习 |
18 |
|
1 |
九 |
20 |
18 |
0 |
|
|
|
|
顶岗 实习 |
18 |
|
1 |
十 |
20 |
15 |
1 |
|
|
毕业 设计 |
1 |
|
|
|
1 |
合计 |
200 |
171 |
8 |
|
|
|
1 |
|
40 |
2 |
10 |
教学进程安排表(见附表)
八、实施保障
(一)师资条件
1.师德师风
热爱职业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立德树人,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关爱学生,团结协作。在教育教学岗位上,以人格魅力、学识魅力、职业魅力教育和感染学生,因材施教、以爱育爱,做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指导者和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展示出默默奉献的职业精神。
2.专业能力
(1)专业带头人应具有专业前沿知识和先进教育理念,教学水平高、教学管理强,在本区域或本专业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能够较好地把握护理行业、护理技术专业发展态势,了解医疗护理行业对本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潜心课程教学改革,带领教学团队制订高水平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等教学文件,开展护理新技术、新流程、新方法、新设备,以及校企协同育人、产教融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三教”改革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有力推进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带头人和专业(技能)课程负责人应关注学科(课程)改革和发展的状况,熟悉本学科(课程)的课程标准、教学任务、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具有较强的课程研究能力和实施能力,能够组织开展具有一定规模的示范性、观摩性等教研活动,能够组织专业团队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提升课程建设水平,建设新型教学场景,优化课堂生态,深化信息技术应用,打造优质课堂。
(3)专任教师应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和与任教学科相符的专业背景,熟悉教育教学规律,对任教课程有较为全面的理解和教学胜任能力;具有一定的教学设计能力、信息化教学能力,能激发学生兴趣,高质量地完成日常教学任务;积极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和实施,具备一定的课程开发能力。专业专任教师还应具有护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应有每5年累计不少于6个月的企业实践经历,新招聘专业教师要求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专业教师应具有护理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能开展护理方面的产学研工作,能基于护理理论和临床实践,开展工作手册式、新型活页式校本教材开发,以及有关护理理论和临床实践等方面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
(4)“双师型”教师应取得相关的职业资格或非教师系列的专业技术职称。兼职教师须经过教学能力专项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3.团队建设
学生数与本专业专任教师数比例不高于25:1,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不低于60%,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10%~40%。兼职教师应具备5年以上与本专业相关的临床护理工作经验,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或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是临床护理的技术骨干,热心于岗位技能人才培养,具有较好的技能教学能力。建设符合项目式、模块化教学需要的教学创新团队,不断优化教师团队能力结构,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二)教学设施
1.专业教室
专业教室应设置不产生眩光的黑(白)板、同时供3~5人共用的课桌椅、医疗废弃物处理装置、存物柜、实物样品及模型,以及多媒体计算机、投影仪、视频展示台、投影屏幕、音响设备等多媒体教学器材,符合国家、省关于高等职业学校设置和专业建设的相关标准要求和具体规定,配备符合要求的安全应急装置和通道;建有智能化教学支持环境,满足信息化教学的必备条件;具有体现护理行业特征、专业特点、职业精神的文化布置。
2.实习实训基本条件
(1)校内实习实训基本条件
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及课程设置的需要,按每班50名学生为基准,校内实训(实验)教学功能室配置如下:
教学功能室 |
主要设备名称 |
数量(台/套) |
规格和技术的特殊要求 |
基础护理实训室 |
1.电动吸引器 |
5 |
负压吸引功能,用于吸痰等操作 |
2.手提式压力蒸汽灭菌器 |
1 |
压控温度可调装置(105-126℃),灭菌定时可调装置(0~60min),自涨式密封,压力自锁盖装置,自动排放冷空气,电加热方式 |
3.紫外线消毒车 |
1 |
灯管调节角度0°~135°,具有计时功能,有静音脚轮,可移动 |
4.成人护理人 |
10 |
具有真实人体的仿真结构,能满足吸氧、吸痰、鼻饲、导尿、灌肠训练 |
5.电子血压手臂 |
1 |
测量血压训练及考核功能的成人仿真手臂,有屏显控制器,有教学与考核系统; 可预置设定血压值、脉搏值;系统可生成各种临床常见的高血压病例 |
6.超声雾化器 |
2 |
用于湿化痰液、药物治疗等,具有定时功能,可连续工作时间≥4小时 |
7.皮内注射模型 |
10 |
仿真、能多次练习皮内注射 |
8.上臂肌内注射模型 |
10 |
仿真上臂,有骨性标志,能多次练习上臂皮下、肌内注射 |
9.臀部肌内注射模型 |
10 |
仿真臀部、有骨性标志和局解标志,能多次练习臀部肌内注射 |
10.静脉注射手臂模型 |
10 |
仿真手臂,能多次练习静脉注射或静脉输液 |
11.静脉注射泵 |
1 |
微量溶液输注、单路或双路及多路微量注射泵 |
12.快速过敏试验仪 |
1 |
能进行青霉素、普鲁卡因快速过敏试验 |
13.抢救车 |
1 |
能放置各类抢救药品、物品 |
14.全自动洗胃机 |
1 |
具备可自动进液、出液及灌洗等功能 |
15.开放式辅助教学系统 |
1 |
触摸屏操作,内容以最新教材为设计蓝本,有图、文、声像、动画、视频,适宜多学员学习的触控一体机配置。内容包括基础护理、专项护理、拓展护理模块 |
健康评估技术 实训室 |
1.智能化胸腹部检查教学系统(教师机) |
1 |
教师台主控与多个学生台终端的网络系统架构,可实施全体教学、分组教学、网络监控、网络考试等网络教学功能,学生台可独立使用 |
2.智能化胸腹部检查教学系统(学生机) |
10 |
能够接收教师机发送的操作指令,也可独立操作使用。可提供上百种异常心脏和肺脏体征的听诊及触诊。可实现腹部脏器的模拟触诊,可自主设定肿大脏器的体征,并能于体表触及,还可模拟腹部常见疾病的压痛点及肠鸣音和腹部血管杂音的听诊 |
3.心电图机 |
4 |
8导联,具有手动记录、自动记录的功能,可以选择多种报告模式进行记录 |
内科护理技术 实训室 |
1.多种穿刺模拟人 |
5 |
具有真实人体的仿真结构,各部位关节活动。可行胸腔穿刺术、气胸穿刺术、腹腔穿刺术、骨髓穿刺、腰椎穿刺等 |
2.快速血糖仪 |
10 |
能够快速测定血糖值 |
3.胰岛素注射笔 |
10 |
剂量选择准确,能够进行胰岛素注射训练 |
4.心电监护仪 |
5 |
多参数配置,可同时监测心电、无创血压、血氧饱和度、脉搏、体温等指标 |
外科护理技术 实训室 |
1.手术床 |
2 |
侧面操纵综合手术床,液压升降底盘 |
2.无影灯 |
2 |
具备照明、安全、无阴影、冷光、可拆卸消毒的功能要求 |
3.麻醉呼吸机 |
2 |
有药液罐、乙醚调节开关、折叠式风箱及吸呼气单向活瓣和波纹管组成 |
4.手术室洗手池1 |
2 |
感应式或脚踏式出水医用洗手池,整妆银镜 |
5.手术室洗手池2 |
1 |
一体式感应内弧形恒温洗手池 |
6.创伤护理模拟人 |
1 |
具有真实人体的仿真结构,创伤仿真头部、全套创伤仿真模块、大小不同口径的出口及入口创伤模块 |
7.局部创伤模型 |
10 |
局部(头部、四肢、躯干)创伤、感染换药模型 |
8.骨科牵引床 |
1 |
具有骨科各种牵引及辅助功能 |
急救护理技术 实训室 |
1.心肺复苏训练模拟人 |
10 |
1.具有真实人体的仿真结构,有完整的口、鼻腔仿生结构,有假牙,可行气管插管 2.有瞳孔大小对比、颈动脉搏动 3.有完整的胸腔骨骼结构,按压深度、按压位置、按压频率,均有动态曲线描述,实时显示、记录、评估、打印 4.满足各种方法开放气道操作,吹气量的大小、吹气速度有实时显示、记录、评估、打印 5.有训练、考核、竞赛操作模式(符合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 |
2.电除颤仪 |
4 |
模拟除颤起搏训练器 |
3.气管插管训练模型 |
4 |
人体仿真结构,头颈部关节活动,有完整的口鼻腔、假牙、气道、食道、左右肺和胃。可进行经口鼻气管插管的操作训练,能使用球囊面罩给氧,有多种困难气道,供气胸部有明显起伏,有各种操作错误提示 |
4.喉镜 |
4 |
不同型号气管导管和管芯,喉头喷雾器 |
5.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训练仿真模型 或PICC训练仿真模型 |
4 |
1.人体仿真结构,头颈部和上肢关节可活动,能准确摆放标准操作体位 2.可行颈内、锁骨下、经外周静脉穿刺置管术训练;心脏漂浮导管术训练和中心静脉压测定训练 3.有模拟心脏及相关动、静脉血管的分布,体表标志明显、解剖结构准确 4.仿真皮肤有良好的耐针刺性能,有颈动脉搏动,穿刺有落空感、有回血 |
妇产护理技术 实训室 |
1.女性骨盆模型 |
10 |
体现女性骨盆的特点:骨盆腔短而宽阔,耻骨弓的角度为90°~100° |
2.分娩机制示教模型 |
1 |
模型以正常分娩机转为依据,演示胎儿娩出正常机转动作 |
3.孕妇产科检查模拟人 |
1 |
标准孕妇,具有真实人体仿真结构。可进行四步触诊、胎儿心音的听诊、骨盆内测量、骨盆外测量、宫高腹围测量的练习和指导。能听到真实的胎儿的心音,速度快慢及音量高低可随时调节并外放 |
4.多普勒胎心监护仪 |
2 |
具有瞬时值、平均值、手动计数、夜间模式、电池指示、胎心跳指示、内置扬声器、音频输出数据接口等功能 |
5.多功能产床 |
5 |
整体水平升降、背板折转、前后倾(另配脚踏开关);配有隐藏式活动辅助台面。底座的固定与移动采用手动控制。所有外罩,污水盆均为不锈钢制成 |
6.分娩综合技能训练模型 |
5 |
由仿真的孕妇下半身模型、胎儿模型附脐带、胎盘等组成,6种不同的宫颈变化与产道关系的模型,3种会阴切开模型 |
7.乳房按摩模型 |
2 |
可挂于颈上,皮肤柔软,富有弹性,且活动度良好 |
8.难产示教训练模型 |
5 |
可演示所有异常分娩的各种情景 |
9.胎头吸引器 |
5 |
软质吸引罩,与吸引罩相连通的吸头和抽气筒 |
10.妇科检查床 |
5 |
背板可上折、下折,脚板可下折;符合临床护理要求 |
11.妇科检查模型 |
5 |
模型为成年女性,下半部人由腹腔、盆腔组成 |
儿科护理技术 实训室 |
1.婴儿护理模型 |
10 |
婴儿特征,具有真实人体仿真结构 可用于练习新生儿抱持、包裹、更换尿布、喂奶、洗浴、脐带护理,清洁眼、耳、鼻及口腔;可练习测量身长、体重、胸围、腹围、头围 |
2.婴儿洗浴池或浴盆 |
5 |
婴儿洗浴池有上下水、冷热水混掺、防热水滴漏功能等 |
3.婴儿培养箱 |
1 |
可为新生儿提供一个舒适环境,温度和湿度。具有微电脑高精度伺服控温系统 |
4.婴儿辐射暖箱 |
1 |
具有预热、手控、肤温三种温度控制模式;皮肤温度和设置温度的分屏显示;婴儿床四周有挡板;有故障报警提示 |
5.新生儿光疗箱 |
1 |
有单面或双面光疗功能 |
6.幼儿全身静脉穿刺模型 |
1 |
可用于练习头颈部静脉、手部静脉穿刺注射;足部大隐、小隐静脉穿刺练习;臀部肌肉注射练习。穿刺成功有明显落空感、回血 |
7.婴儿头皮静脉穿刺模型 |
1 |
可行头颈部静脉注射、输液、采血的穿刺练习。穿刺成功时有明显落空感、可见回血 |
康复护理技术 实训室 |
1.微电脑低频治疗仪 |
1 |
具有模拟拨罐、针刺、刮痧、捶打、推拿、按摩等功能 |
2.电脑音频药物导入治疗仪 |
1 |
具有开展音频电疗、固频干扰电疗、中频药物离子透入治疗作用 |
3.超短波治疗机 |
1 |
有增强血管通透性,改善微循环,调节内分泌,加强机体新陈代谢作用 |
4.电脑中频治疗仪 |
1 |
具备推拿、按摩、敲打、振颤等功能 |
5.手动直立床 |
1 |
用于偏瘫、截瘫及其它重症患者恢复站立训练 |
6.训练用阶梯 |
1 |
用于训练患者上下楼 |
7.交互式助行架 |
1 |
用于患者步行训练 |
8.OT综合训练工作台 |
1 |
用于改善手指功能,提高眼手协调功能,训练患者感知能力 |
9.颈椎牵引器 |
1 |
用于颈椎病牵引治疗及颈部保健 |
10.微电脑颈、腰椎牵引治疗仪 |
1 |
能够精确控制牵引力和牵引保持时间,配独立的颈椎牵引椅,腰椎牵引和颈椎牵引可同时进行 |
11.平行杠配矫正板 |
1 |
用于矫正足内、外翻 |
12.肩梯 |
1 |
改善肩关节的活动范围 |
中医护理技术 实训室 |
1.多媒体按摩点穴电子人体模型 |
1 |
MAW-170A,显示人体穴位,手指用一定力度按压模型穴位能在电脑屏上显示该穴位名称,可对学生行点穴考试 |
2.足部按摩模型 |
5 |
显示足部穴位的位置,穴位用汉字或数字标注 |
3.手部按摩模型 |
5 |
显示手部穴位的位置,穴位用汉字或数字标注 |
4.耳针灸模型 |
10 |
高23cm,模型用PVC制成,标出相对应的人体内脏和躯干在耳廓上针穴位置 |
5.探棒或探笔 |
20 |
针头为圆柱型,用于耳部点穴 |
老年护理技术 实训室 |
1.老年护理模拟人 |
5 |
老年人的生理特征,具有真实人体仿真结构,供老年人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评估,可以完成老年人基础护理技术训练 |
2.老年人行动体验装置 |
2 |
可以用来穿戴,体验年老时的视力模糊,关节疼痛等造成的诸多行动不便 |
3.老年人脊柱牵引器 |
1 |
有利于老年人颈椎病康复 |
4.老年人助起立床 |
1 |
可以训练老年人上下床 |
5.老年人坐式便椅 |
1 |
椅子两边有扶手,用于老年人入厕护理技能训练 |
社区护理技术 实训室 |
1.家庭访视包 |
2 |
包括常用体检工具、常用消毒物品和外科器械、隔离用物、常用药物及注射用具、家庭访视记录单、血糖仪、血糖试纸以及锐器盒、社区家庭联络手册、家庭健康档案 |
2.儿童预防接种模型 |
5 |
婴儿特征,具有真实人体仿真结构 |
精神 护理 技术 实训 |
1.模拟精神病房 |
1 |
病房门上有30cm*30cm观察窗,窗户外安装防护栏。门锁不能反锁,病房内不能有外露的自来水、煤气、暖气管道等,带空调 |
心理护理技术 实训室 |
1.学生心理档案系统软件 |
1 |
具备完善的心理测试功、档案管理功能、科研统计、分析功能、家校联动功能、强大的查询和测试以及咨询功能、测试者纵向比对功能 |
2.智能身心反馈训练系统 |
1 |
基于生物反馈原理、医学生理学、心理专业训练方法,结合智能传感器、动态数据分析、掌上PC操作系统WINCE等技术,集“学习、监测、反馈、训练、应激”等多种的训练模式 |
3.多媒体及网络设备 |
1 |
具有信息交流、资料查阅和测试等作用 |
护理礼仪技术 实训室 |
1.多媒体设备 |
1 |
包括激光投影仪、音响、激光翻页器、扩音器,能用于播放影视资料 |
2.墙面镜子 |
1 |
防水玻璃镜S=5mm,镜子高度为2.4M ,宽度为6M,四周木工板衬底 |
3.多媒体及网络设备 |
1 |
具有信息交流、资料查阅和测试等作用 |
(2)校外实习实训基本条件
校外实训基地应满足学生顶岗实习、专业教师企业实践的需要,按照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配备场地和实习实训指导人员,实训设施设备齐全,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实习方案、组织教学与实习管理。校外实训基地的具体要求如下:
①建立3个以上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合作协议满3年。能够开展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和健康保健等实训活动,实训设施齐备,实训岗位、实训指导教师确定,实训管理及实施规章制度齐全。
②实习企业应具有现代化管理理念、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完善的管理制度,能提供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健康保健相关实习岗位,能涵盖当前相关产业发展的主流技术,可接纳一定规模的学生实习:能够配备相应数量的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进行指导和管理:有保证实习生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的规章制度,有安全、保险保障。能依法依规保障学生的基本劳动权益,保障学生实习期间的人身安全和健康。实习基地应提供护理专业所涉及的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等详细资料,配备必要的图书学习资料及网络资源,为实习生提供必需的住宿、餐饮、活动等生活条件。
③实习企业安排有经验的技术或管理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应从事该专业岗位工作3年以上,思想素质较高、业务素质优良,责任心较强,有一定的专业理论水平,热心于护理专业岗位的技能人才培养,能协同专任专业教师开发具有行业特色、符合教学需求的技能教学项目,组织开展专业教学和职业技能训练,完成学生实习质量评价,共同做好学生实习服务和管理工作。
(三)教学资源
1.教材
严格遵守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和我校教材选用制度,教材原则上应从国家和省、学院推荐教材目录中遴选。专业教材要能体现护理专业发展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反映护理专业发展与课程建设的最新成果。发挥护理专业教师、行业专家等作用,规范专业教材遴选程序,禁止不合格的教材进入课堂。
2.图书文献资料
配备护理专业必需的行业政策法规、职业标准、技术手册、实务案例及专业期刊等图书文献。阅览室应满足50人以上同时使用(1.8~2.3m2/座),专业类图书文献主要包括:护理行业政策法规、行业标准、技术规范以及护理类实验实训手册等;护理专业操作技术类图书和实务案例类图书;5种以上护理专业学术期刊等。
3.数字资源
充分利用国家护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并配备与本专业有关的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教学动画、数字化教学案例、虚拟仿真软件、数字教材等数字资源,保证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动态更新,能满足教学需要。
护理专业应将医疗护理类课程中的需要熟练掌握的操作技能教学内容制成视频素材,以强化学生的记忆;将各专科疾病的护理查房等制作成虚拟仿真软件,让学生直观感受操作过程;将《人体解剖》《人体生理功能》《人体病理基础》《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等专业平台课程中较难理解的教学内容,制成微课视频予以保存并用于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专业理论。数字教学资源应实行模块化管理,使学生通过对不同层次资源的使用和重组,最大限度的发挥资源的个性化潜能。
九、质量管理
1.落实教学规范。严格执行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办法》《课程标准编写与管理规定》《课程建设管理办法》《教材建设管理规定》《校、系二级教学管理实施方案》《教师教学工作规范》《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教学常规检查制度》《实践教学管理规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实施细则》等教学管理规定,认真落实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不断完善本专业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实习实训、毕业设计以及专业调研、人才培养方案更新、资源建设等方面质量标准,通过教学实施、过程监控、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达成人才培养规格。
2.强化基础条件。持续做好师资队伍、专业教室、实训场地、教学资源等基础建设,统筹提高教学硬件与软件建设水平,为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3.明确教改方向。充分体现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课程改革理念,积极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和职业精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提升课程建设水平。坚持以工作过程为主线,整合知识和技能,重构课程结构;主动适应产业升级、社会需求,体现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引入典型生产案例,联合行业护理专家,共同开发工作手册、任务工作页和活页讲义等专业课程特色教材,不断丰富课程教学资源。
5.优化课堂生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设新型教学场景,将模拟病房转变为教室、课堂,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主题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释放潜能、全面发展;加强课堂教学管理,规范教学秩序,打造优质课堂。
6.深化信息技术应用。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新要求,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融合,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推广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教学模式,建设能够满足多样化需求的课程资源,创新服务供给模式,推动课堂教学革命。
十、毕业要求
学生学习期满,具备下列要求的,予以毕业:
1.在校期间符合学生学籍管理规定,德育考核合格的;
2.学完本方案安排的所有必修课程并考核成绩合格;
3.获得本方案规定学分;
4.获得相关资格证书,如医护英语二级资格证书,护士执业资格证书
十一、其他说明
(一)编制依据
1.《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
2.《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修(制)订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6〕46号);
3.《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
4.《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的通知》(苏政办发[2012]194号);
5.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关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苏联院〔2019〕12号)
6.《江苏省五年制高职教育XXX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等编制。
(二)本方案自2020级学生开始实施。
(三)开发团队
负责人:韦清云
主要参与人员:杜培培、徐咏梅、冯冬梅、胡坤 、陈令艳、杨鑫、崔芳
经审核,本方案初稿格式体例规范、文字语句无误、课程设置合理合规、数据前后一致。
专业负责人审核签字: 年 月 日
系分管教学领导审核签字: 年 月 日
系负责人审核签字: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