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名师工作室管理制度
为确保名师工作室各项工作能有效开展,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室成员须遵守以下规章制度。
(一)例会制度
工作室每学期初召开一次计划会,讨论本学期计划,确定成员阶段工作目标、工作室教育科研课题及专题讲座内容;每学期至少安排一次阶段性工作情况汇报会议,督促检查各项工作的实施情况,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难点;每学期召开一次总结会,总结经验成果,梳理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的办法。
(二)学习制度
1.工作室成员要不断学习教育理论,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总结交流教研活动经验,不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每学期系统学习一本关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相关的经典书籍,每学期完成一篇2000字以上的心得体会。
2.工作室成员在每学期的自我发展计划中明确学习内容、学习目标,根据目前及今后教育教学改革趋势,广泛阅读教育报刊杂志,每学期至少能围绕一个小专题收集相关文献资料,供成员交流学习。
3.注重教学经验与方法的积累,每学听课、评课不少于20课时。
(三)研究制度
1.建立定期研讨制度。每月工作室围绕一个主题进行一次集中学习研讨活动(或举办网络“教研沙龙”),各成员应提前做好准备,进行有效的研讨,并做好学习活动记录。
2.参与工作室的课题研究。成员可以针对自己课堂教学出现“小现象”、“小问题”,确立“小课题”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力求创新,成果可操作。
3.教学模式个性化研究。工作室成员要善于思考,对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研究,分析自己教学过程,探索属于自己的充满个性的教学模式。
4.通过名师工作室网站,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各成员应积极上传论文、阶段性研究成果、课堂教学案例、教案、课件等至工作室网站,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提高工作室知名度和辐射效应。
5.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完成所在系交给的工作任务,并积极推广先进经验,能指导同课程教师,共同进步。
(四)责任制度
1.提高师德修养,模范履行教师职业道德。敬业爱岗,无私奉献,团结协作,积极进取,不断充实自我,为教育教学改革做出贡献。
2.制定个人三年发展规划,建立规范的工作室成员档案,记录培养过程。
3.每学期每位成员至少开设一节示范课或研究课,结对指导一名青年教师,经常听课、评课,帮助他们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并记录存档。
4.每学期撰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并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提高理论水平。
(五)课题管理制度
1.工作室成员要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根据课题研究方案,在每一阶段制订具体的研究实施计划,及时进行阶段总结。
2.工作室成员必须以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从事课题研究工作,多出科研成果。
3.课题必须做到有方案、有措施、有活动记录、有阶段小结、有成果分析,有报告和鉴定。
4.带动更多的青年教师进行扎实有效的课题研究。
(六)工作室考核制度
工作室领衔人由校“名师工作室”工作领导小组考核。工作室成员的考核由其领衔人和领导小组负责。考核主要从思想品德、理论提高、管理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研究能力、技能水平等方面考察是否达到培养目标,考核不合格者调整出名师工作室;同时按有关程序吸收符合条件、有发展潜力的新成员进入工作室。
(七)奖惩制度
1.遵守工作纪律,积极参加工作室组织的各种会议、专题报告、教学研讨、课题调研等活动,各项活动要按时签到。
2.工作室设立“工作室优秀成员”、“工作室学习积极分子”等奖项并每期评出,以奖为主。
3.对不遵守工作纪律,无故缺席三次工作室活动的视为自动退出。对于不求进取,不能按时完成工作室布置的成员进行劝退工作。
(八)档案管理制度
工作室领衔人、成员的计划、总结、听课、评课记录、实验课、公开课、研讨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例、讲座、报告、论文、专著等材料,以学期为单位进行收集、归档、存档,为个人的成长和工作室的发展提供依据。